榆白皮(銼)半兩,槐白皮(銼)半兩,赤小豆半兩,大麥面半兩,桑白皮(銼)半兩,川樸消半兩,皂莢(去黑皮,塗酥,炙微黃焦,去子)半兩。
風熱腫毒,項生瘰癧。
上為細散,用雞子清和如膏。
以舊布上攤,可腫大小貼之,幹即易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榆白皮1兩,韭子1兩,滑石1兩,沉香2分,黃耆2分,黃橘皮2分,黃芩2分,甘草2分,瞿麥2兩。
久挾風冷入脬中,小便肥濁如膏,或如稠泔成塊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米飲調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。
榆白皮3分(銼),木通1兩(銼),黃芩半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葵子半兩,赤芍藥半兩,滑石1兩,蒲黃半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。
產後大小便秘澀,小腹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榆白皮(銼)1兩,蘧麥1兩。
小兒諸淋,水道中澀痛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榆白皮半兩,瞿麥7錢半,甘草7錢半。
諸淋,水道澀痛。
上為細末。
熱水調下半錢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三三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榆白皮2兩,甘草2兩,葵子1兩。
產難竅道乾澀,脈澀者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十六。
榆白皮、槐枝、瞿麥、木通、大麻仁各等分。
滑胎。
上為銼散。
每服5大錢,水2盞,煎7分,去滓,1日2服。臨產預服。
《三因》卷十七。
榆白皮3兩,當歸2兩,熟地黃4兩。
妊娠忽暴下血,及胎燥不動搖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雞峰》卷十六。
榆白皮(銼)1兩,王不留行1兩,滑石1兩。
妊娠小便不通,心神悶亂,少腹急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匕,煎燈心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七。
榆白皮1兩,葵根1兩(銼),牛膝3分(去苗),瞿麥1兩,大麻仁3分,木通半兩(銼)。
難產。妊娠曾因漏胎去血,或臨產驚動太早,產時未至,穢露先下,致使胎胞乾燥,臨產艱難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通草12分,榆白皮6分,雞蘇6分,茯苓(赤者)6分,當歸1大合,葵子1大合,瞿麥4分,大黃6分,芍藥(赤者)6分,滑石3分,芒消12分,麥冬8分。
五淋結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榆白皮3兩,當歸3兩,熟地5兩,冬葵子3兩,秦艽1兩半。
妊娠漏血胎燥,脈虛澀者。
上製為散。
每服3錢,米飲送下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。
榆白皮半兩(銼),甘遂半兩(煨令黃),蘧麥半兩,犀角屑半兩,赤茯苓3兩,木通(銼)半兩,山梔子半兩,川芒消1兩,子芩半兩,滑石半兩。
熱淋。小腹脹滿,數澀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,每於食前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榆白皮(銼)半兩,木通(銼,炒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葵子(炒)半兩,芎3分,芍藥(炒)3分,滑石(搗,研)3分,蒲黃3分。
產後小便秘澀,小腹疼痛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濃煎木通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