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連(去須)1兩,犀角(鎊)3分,白蘘荷根3分,黃芩(去黑心)3分,茜根3分,敗豉皮(炙焦)半兩,藍青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白頭翁(去蘆頭)半兩。
小兒蠱毒痢,下血體羸。
上為粗末。
100-200日兒每服半錢匕,水半盞,煎至3分,去滓,分2次溫服,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八。
黃連(去須,炒)1兩,訶藜勒(煨,去核)1兩,地榆1兩,芍藥(炒)1兩,甘草(炙)2分,木香3分,當歸(切,焙)3分。
脾寒洞洩。
上銼細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人參2錢,黃連1錢半,甘草(炙)5分,青竹葉10片,生薑1片。
小兒心經有熱夜啼。
上銼。
水煎,取汁灌口中。
方出《丹溪心法》卷五,名見《東醫寶鑑》卷十一。
黃連(去須)1兩半,白蘘荷根1兩,犀角(鎊屑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白頭翁(去蘆頭)3分,茜根(銼)1兩,藍青(幹者)3分,甘草(炙)半兩。
小兒熱毒痢下血。
上為粗末。
1-2歲兒每服半錢匕,水7分,煎至4分,去滓,分溫2服,空心、午後各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八。
黃連(去須,炒)1兩,人參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當歸(炙,銼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高良薑半兩。
小兒腹脹,冷氣結塊疼痛。
上銼細,如麻豆大。
每服1錢匕,以水7分,煎取4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五。
黃連(去須)半兩,冬瓜瓤1分。
小兒多渴。
上銼細。
以水1盞半,同煎至8分,去滓,分溫3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。
黃連(去須)1兩,乾薑(炮)1分,甘草(炙)半兩。
腸風瀉血如痢,腹中(疒丂)痛,面色萎黃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加生薑2片、大棗1枚(擘),同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黃連(去須)4兩,阿膠(炙燥)4兩,當歸(切,焙)4兩,赤石脂4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龍骨2兩,白朮2兩。
髒毒下血,臟腑(疒丂)痛,日夜五七十行,及血痢甚者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空心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六。
胡黃連、烏梅肉、灶下土各等分。
血痢。
上為末。
臘茶清調下,空心溫服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六。
大黃5錢,黃連4錢,芒消5錢,梔子3錢。
疸症,大小便秘澀壅熱。
加燈心30莖,不拘時服。
《玉案》卷三。
黃連1兩,甘草(炙)1兩,萎蕤2兩。
熱上肝膈,腰腎冷極而腰痛如折,兩目欲脫。
上切。
以水3升,煮取1升,去滓,納樸消1兩,頓服。得微利止。
《外臺》卷三十七引《小品方》。
黃連(去須)1兩,淡竹葉50片,蘆根1兩半,羚羊角(鎊)1兩半,木通1兩半,旋覆花1兩半,桑根白皮1兩半。
眼生赤脈,痛澀推眵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以水6盞,煎至3盞,下芒消1兩,煎至2盞後,良久分溫3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。
黃連(去須)1兩,豉200粒。
小兒心肺熱吐血。
上將黃連為粗末。
每服半錢匕,水7分,入豉20粒,同煎取3分,去滓溫服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