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耆六一湯

《局方》卷五(寶慶新增方): 黃耆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(去蘆,蜜炙)6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虛津傷,肢體勞倦,口常乾渴,面色萎黃,不思飲食;或先渴而後生瘡癤,或患癰疽之後而口渴;或衛虛自汗;或痔漏膿水不絕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盞,大棗1枚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五(寶慶新增方)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 黃耆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(半生,半蜜水炒)6錢,甘草(半生,半炙)1錢5分,人參1錢。

功效主治

流注潰後,膿水出多,口乾作渴,煩躁不寧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煎8分,食遠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。

《外科精要》卷下: 黃耆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綿黃耆6兩(用淡鹽水潤,飯上蒸),粉草1兩(半生半炙)。

功效主治

渴疾癰疽,潰後作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侵晨、日午以白湯調下;不應,作大劑,水煎服。古人號黃耆為羊肉,可見其能補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要》卷下。

《直指》卷九: 黃耆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(炙)6錢,甘草(炙)1錢,白朮3錢,白芍藥3錢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自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九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: 黃耆六一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、當歸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相搏,肌肉瞤動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1盞,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