麋角(刮為末)10兩,生附子1枚。
雀卵為丸。
每日服20丸,溫酒送下。20日大效。
《本草綱目》卷五十一引《彭祖服食經》。
生麋角(鎊為屑)10兩,附子1兩。
真元虧耗,營衛勞傷,精液不固,大便不調,食少乏力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4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七。
麋角(取當年新角連腦頂者為上,看角根有所痕處亦堪用,退角根下平者是不堪,取角5具,或4具、3具、2具、1具為1劑,先去尖1大寸,即各長7-8寸,取勢截斷,量把鎊得,即於長流水中以竹器盛懸,浸可10宿;如無長流水處,即於淨盆中滿著水浸,每夜易之,即將出,削去皴皮以利鎊,鎊取白處至心即止,以清粟米泔浸之,經2宿;初經1宿即幹,握去舊水,置新絹上曝幹,淨擇去惡物、粗骨皮及鎊不勻者,即以無灰美酒於大白瓷器中浸,經2宿,其酒及器物隨藥多少,其藥及酒俱入淨釜中,初武火煮一食久後,即又著火微煎,如蟹目沸,以柳木篦長4尺、闊3指,徐攪之,困即易人,不得住,時時更添美酒,以成煎為度,煎之皆須平旦下手,不得經2宿,仍看屑消似稀膠,即以牛乳5大升、酥1斤,以次漸下後藥),秦艽、人參、甘草、肉蓯蓉、檳榔、麋角1條(炙令黃,為散,與諸藥同制之),通草1兩,菟絲子(酒浸2宿,待幹,別搗之)1兩。
上為散,共煎,又可一食時候,藥似稠粥即止火,少時歇熱氣,即投諸藥散相和,攪之相得,仍待少時漸稠,堪作丸,即以新器中盛之,以眾手一時丸之,如梧桐子大;若不能眾手丸,旋暖漸丸亦得;如粘手,著少酥塗手。
初服一百日內忌房室。
初每服30丸,空腹取三果漿以送下;如無三果漿,酒送下亦得,日加1丸,至50丸為度,日2次。服經一月,腹內諸疾自相驅逐,有微利勿怪,漸後多洩氣能食。若先曾服丹石等藥,即以三黃丸食上壓令宣洩;如飲酒食麵,口乾、鼻中氣粗、眼澀,即以蜜漿飲之即止,如不止,加以三黃丸,使微利,諸如此一度發動以後,方始調暢。服至200日,面皺自展光澤;一年,齒落更生,強記,身輕若風,日行數百里;二年,常令人肥飽少食,七十以上卻成後生;三年,腸作筋髓,預見未明;四年,常飽不食。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麋角屑1斤(以酥拌炒微黃),熟乾地黃3兩,巴戟1兩,黃耆(銼)1兩,牛膝(去苗)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獨活1兩,萆薢(銼)1兩,白茯苓1兩,桂心1兩,肉蓯蓉(酒浸1宿,去皺皮,炙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澤瀉1兩,續斷1兩,芎1兩,檳榔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當歸(銼,微炒)1兩,鹿角膠(搗碎,炒令黃燥)1兩,白蒺藜(微炒,去刺)1兩。
五臟虛損,腰腳疼痛。
上為末,以生地黃汁1大盞、酒1大盞相和,入酥半合,煎成膏,和諸藥末,若硬,即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,加至40丸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麋角屑3兩(酥拌,微炒),巴戟2兩,肉豆蔻3兩(去殼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檳榔2兩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硫黃1兩(細研,水飛過)。
風虛。
上為末,入硫黃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麋角屑5兩(以酥拌,炒令微黃),菟絲子3兩(酒浸3日,曝幹,別搗為末)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桂心2兩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鍾乳粉2兩,薯蕷1兩,石斛2兩(去根,銼),巴戟1兩,牛膝1兩(去苗)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服4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麋角霜1斤,白龍骨半斤(佳者,杵碎,以絹袋盛,蒸1日),天雄10兩(長大者,酒浸一伏時,炮,未得出,再於酒內浸,再浸再炮,如此經7次,候放冷,取去皮臍),紅椒半斤(去目併合口者,酒浸1宿,放微幹,於新盆內以慢火炒去汗,杵篩取紅),菟絲5兩(淘去浮者,酒浸一伏時,蒸1次,搗爛細,焙乾),牡蠣5兩(水浸洗,火煅通赤,放冷,研),韭子2兩,肉蓯蓉2兩,磁石1兩,金釵2兩,石斛2兩,肉桂2兩,巴戟2兩,木賊2兩,硃砂1兩,澤瀉2兩,陽起石2兩。
一切風氣。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七。
麋角1斤(鎊,酒浸1宿),熟地黃4兩,大附子(生,去皮臍)1兩半。
五痿。皮緩毛瘁,血脈枯槁,肌肉薄著,筋骨羸弱,飲食不滋,庶事不興,四肢無力,爪枯發落,眼昏唇燥,疲憊不能支援。
用大麥米2升,以一半籍底、一半在上,以二布中隔覆,炊1日,取出藥與麥,別焙乾,為末,以浸藥酒,添清酒煮麥粉為糊,搜和得所,丸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食前溫酒、米湯任下。
《三因》卷九。
麋角屑3兩(以酥拌,炒令微黃)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硫黃2兩(細研,水飛過),補骨脂2兩(微炒),茴香子1兩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木香1兩,桂心1兩,龍骨1兩,巴戟2兩。
久積虛冷。
上為末,入硫黃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服30丸,空心以鹽湯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麋角屑5兩(酥拌,炒微黃),硫黃2兩(細研,水飛過),膃肭臍2兩(酒炙微黃),木香3兩,肉蓯蓉3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補骨脂3兩(微炒)。
積冷氣。
上為末,入硫黃同研令勻,以無灰酒1鬥,於銀鍋內先入藥末一半以來,煎令稠,和上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麋角半斤(鎊細,以牛乳少許拌和得所,於小瓶子內以大麥壓,蒸一伏時),黃耆2兩,補骨脂2兩,當歸2兩,龍骨2兩,韭子3兩,蛇床子1兩,石龍芮1兩,覆盆子1兩,附子1兩,遠志1兩,續斷1兩,石斛1兩,柏子仁1兩,人參。
虛勞,腎氣久弱,陰下溼癢,小便遺失,夜夢鬼交,精洩不禁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九。
麋角屑1斤(入牛乳拌令勻,用銀器內盛,封閉,以大麥6鬥,蓋覆蒸一復時),茴香子2兩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桂心2兩,蓽茇2兩,木香2兩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柏子仁2兩,檳榔3兩,肉豆蔻2兩(去殼)。
虛冷氣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