鯽魚散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三: 鯽魚散

配方組成

鯽魚1個(破開,去腸,入白礬令滿,瓦上燒存性)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雞毛卷藥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三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三: 鯽魚散

配方組成

鯽魚7枚(長2寸者),莨菪子3錢。

功效主治

痔漏。

炮製方法

將鯽魚取去腸肚,淨洗了,用莨菪子均入在7枚魚肚內,以線繫了,文武火上慢慢炙令通裡黃併骨焦,研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空心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三。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八: 鯽魚散

配方組成

鯽魚1尾(不用水洗,去腸,羯羊糞填滿魚腹為度)。

功效主治

背疽大潰,臟腑僅隔一膜,膿少,欲收斂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炭火烘焦,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: 鯽魚散

配方組成

大鯽魚1枚,砒霜1分,乾地黃末1兩。

功效主治

齒漏疳宣露,膿血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件藥,先割破鯽魚腹,去腸,入砒霜及地黃末,以紙裹魚,入火燒,煙絕取出,去其紙灰,更入白礬灰、麝香各少許,細研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錢,摻溼紙片子上,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四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: 鯽魚散

配方組成

鮮鯽魚1枚(去腸肚、鱗)。

功效主治

陰生瘡蝕欲落者。

炮製方法

以密陀僧細研,滿填魚腹內,用線縫合,用慢火炙令幹,不得焦黑,搗為末,入麝香1錢,細研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藥,先以暖鹽漿水洗令淨潔,用軟帛拭乾,避風貼散,以帛慢系,每日1洗1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四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。

《本事》卷四: 鯽魚散

配方組成

大鯽魚1個(去腸,留膽,納綠礬末填滿,縫口,以炭火炙令黃幹,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反胃噎膈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陳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本事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: 鯽魚散

配方組成

鯽魚(去肚腸)1枚,黃連(去須)半兩,鉛丹1錢,密陀僧(碎)1錢,胡粉(研)1錢。

功效主治

下注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5味,將前3味入鯽魚肚內,卻纏合固濟了,燒通紅取出,候冷,同粉研為細末,用豬膽汁調。

使用方法

敷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