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蒿散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一引《鮑氏方》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、石膏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疫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一引《鮑氏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2兩,龍膽3分半(去蘆頭),梔子仁3分,知母3分,黃連1兩(去須),鱉甲2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黃耆1兩(銼),桑根白皮1兩(銼),地骨皮半兩,白朮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柴胡1兩半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骨蒸勞熱,四肢煩疼,日漸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婦人良方》卷五引《靈苑方》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(8-9月間成實時採,去枝梗,以蒿用童便浸3日,曬乾)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婦人肢體倦疼,虛勞寒熱。陰陽二毒傷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加烏梅1個,煎至7分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婦人良方》卷五引《靈苑方》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天仙藤1兩,鱉甲(醋炙)1兩,香附子(炒,去毛)1兩,桔梗(去蘆頭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秦艽1兩,青蒿1兩,烏藥半兩,甘草(炙)1兩半,川芎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骨蒸,咳嗽胸滿,皮毛乾枯,四肢懈惰,骨節疼痛,心中驚悸,咽燥唇焦,頰赤煩躁,涕唾腥臭,睏倦少力,夜多盜汗,肌體潮熱,飲食減少,日漸瘦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7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小兒骨蒸勞熱,肌瘦減食者,每服1錢,水半盞,加小麥30粒,同煎至3分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
《得效》卷九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(春、夏用葉,秋、冬用子,用於不用葉,用根不用莖,四者相用而反以為痼疾,必用童便浸過,使有功無毒)1握,大鱉甲(炙黃,醋淬5-7次,去腥)半兩,白朮(溼紙裹,煨熟)半兩,地骨皮半兩,白茯苓半兩,粉草(炙)半兩,揀參(去頭)半兩,栝樓根半兩,北柴胡(去蘆)半兩,桑白皮(蜜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婦人骨蒸勞,憎寒壯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煎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九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1握,甘草2寸,童便3大盞,東南桃枝1握,杏仁3枚(去皮尖,捶碎),檳榔3枚(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熱勞久不愈,寒熱羸瘦。

使用方法

上以童便納瓶子中,初夜浸至五更,用慢火煎至1大盞半。去滓,空心分溫3服。當瀉出惡物,自止後吃薤粥補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九。

《袖珍小兒》卷四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3錢,甘草1錢,烏梅1個,小麥50粒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肌瘦潮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水1碗,煎至3分,去滓,分3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小兒》卷四。

《醫級》卷九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青蒿(9月採)、芥穗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虛勞熱,體倦食減,或夜自汗。

炮製方法

童便浸3日,曬燥,烏海湯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2錢,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九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: 青蒿散

配方組成

甘草、秦艽、柴胡、草果子、青皮、常山、檳榔、青蒿子各等分,桃枝7寸,柳枝7寸。

功效主治

瘧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常山、秦艽、柴胡、草果子、青皮、甘草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用水1盞半,入桃柳枝、青蒿子,加烏梅1枚,煎8分,放冷1服,半夜1服,只是預先1夜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