鬱金半兩(用皂莢漿水1盞,或酸菜汁亦得,煮幹為度),滑石半兩(生),雄黃半兩(醋煮半乾用)。
咳嗽出血下涎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字,常服,薄荷湯調下;止嗽,螺粉水下;嗽血,雞子清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《朱氏家傳》。
鬱金2枚(1枚生使,1枚煨熟)。
傷寒煩躁,悶亂不解。
上為散。
用新汲水1盞,生雞子清1枚,調勻頓服,取利1行,躁熱立定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三。
赤足蜈蚣1條(薑汁浸1夕,炙黃),馬牙消(別研)1錢,殭蠶(直者)1錢(炒,去絲),白附(別末)1錢,定粉(別研)、石膏1錢半(煅為末),蠍尾14個(去毒)。
小兒驚風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字,大兒半錢,雞子清調,連進3服,人參、茯苓湯送下。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六引袁當時《大方》。
赤小豆、黃藥子、大黃、盆消、皂角(去皮弦,酥炙)、木鱉子各等分。
癰疽發背,丹毒惡腫,時行熱毒,發作赤色,瘰癧初發,吹奶腫痛。
上為細未。
用雞卵清調,鵝翎蘸藥敷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六引《必用全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