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皮(去白,淡鹽水浸泡,刮銼,炒)2錢,枳殼(炒)1錢,桔梗1錢,大半夏(薑湯泡7次)1錢,甘草1錢,蘇子(炒)1錢,萊菔子(炒)1錢,白茯苓1錢。
小兒痰嗽,固痰甚氣弱不可下者。
上為末,神曲糊丸,如黍米大。白湯送下。
《幼科發揮》卷四。
南星1兩,半夏3兩,黃芩1兩,黃連1兩,橘紅5錢,白礬3兩。
痰鬱腸胃,脈滑而沉,變生百病。
薑汁、竹瀝和丸。
《證治匯補》卷二。
大黃(酒制)4兩,黑醜(炒,頭末)2兩。
大腸燥實,二便秘結,痧毒壅盛者。
上為末,牙皂煎汁為丸,如鳳仙子大。
每服1錢,多至2錢,燈心湯送下。
《痧症全書》卷下。
南星1兩,半夏2兩(各依橘紅制),黃芩1兩,黃連1兩,橘紅半斤(以水化鹽5錢,拌令得所,煮幹,焙燥),甘草(炙)1兩。
胸膈有痰,兼嗽。
上為末,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0-70丸,白湯送下。
《丹溪心法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