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子蓽茇丸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附子蓽茇丸

配方組成

黑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蓽茇1兩,乾薑(炮)1兩,良姜(銼)1兩,丁香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)1兩,肉桂(去皮)半兩,山茱萸(去核,炒)半兩,草豆蔻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瀉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蒸棗肉(去皮核)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空心、食前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七: 附子蓽茇丸

配方組成

黑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兩,官桂(去皮)2兩,大椒2兩,良姜(細銼,炒)2兩,陽起石(火燒1日)2兩,川姜(炮裂)2兩,厚朴(生薑制)2兩,白朮(銼)2兩,白茯苓(去皮)2兩,赤石脂(火燒通紅)2兩,肉豆蔻(醋和麵裹燒)1兩半,蓽茇1兩,吳茱萸(湯洗1遍,炒)2兩。

功效主治

經虛月候不時,腸滑下痢頻並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