膩粉1兩,硫黃1兩,鉛丹1兩,信砒1目。
紫白癬。
上為末,以銀器略燒,稍歇,更細研。
用絹裹之,納井花水中,有頃出,拭瘡上,經3日洗浴。拭之勿傷肌膚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六九引《備預百要方》。
當歸3兩,血竭3兩,沒藥3兩,延胡1兩半(酒炒)。
產後血暈,脈濡澀滯者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童便煎,去滓溫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明礬1錢,雄黃1錢,黃柏5分,輕粉5分。
坐板瘡。
上為末。
入豬油搗勻敷。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當歸1兩,芍藥1兩,川芎1兩,乾薑半兩(炮)。
婦人血虛心腹痛,產後瘀血腹痛;膕血,血從委中出。
每服2錢,暖酒調下。
《蘇沈良方》卷五引《靈苑方》。
款冬花1兩半(去梗),貝母1兩半(去心),白薇1兩半,百部1兩半。
肺氣不和,上氣咳嗽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匕,食後以蜜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甜葶癧1兩(湯浸,炒令紫色),海藻1兩(洗去鹹味),吳茱萸1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瓤,焙)。
酒毒發,四肢黃腫,積聚成塊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棗大(擘破),同煎至6分,和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蝦蟆1枚(炙),黃連半兩(去須,為末),鉛丹(炒)半兩,麝香半分。
小兒無辜疳瀉。
上為散。
每服半錢匕,陳米飲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二。
菊花、當歸、旋覆花、荊芥穗等分。
婦人血風,眩暈頭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水1盞,加蔥白3寸,茶末1錢,煎至7分,通口服。良久,去枕仰臥少時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四引《九籥衛生方》。
雄黃、雌黃、硫黃、白礬(半透明者)各等分。
紫、白癜風。
上為末。
每用時先浴,令遍身汗出,次以生薑蘸藥擦患處,良久以熱湯淋洗。當日色淡,5日除根。
《百一》卷十。
白芍藥1兩,良姜1兩(煨),甘草(炙)1兩,香附子1兩半(炒)。
男子、婦人一切氣痛不可忍者。及水瀉,赤白痢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酒調服,煎亦好。水瀉,紫蘇、生薑煎;赤白痢,米飲調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胡椒4粒,血柏樹根(嫩者)1兩,甘草半兩,細葉禾甌根1兩。
婦人血崩。
大忌雞、鴨子及一切毒物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酒煎3沸,通口服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大黃2錢半,木鱉子2錢半,殭蠶2錢半,貝母2錢半。
便毒初起,寒熱,欲成癰疽。
用酒、水各1鍾,煎至1鍾,食前熱服。若得汗、下為妙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三十。
香附1錢,烏藥1錢,蘇梗5分,甘草3分,撫芎3分,白芷5分,當歸2分,白朮3分,神曲3分。
氣鬱崩漏,晝夜十數次,用止血藥,血愈甚,羸瘦食少,面青爪黑,氣促痰喘,心脈平和,肝脈弦大,時一結,肺脈沉而大且有力,脾胃脈沉澀,兩尺沉而無力者。
水煎服。
《易氏醫案》。
蒼耳4兩,草烏4兩,針砂4兩,甘遂2兩。
麻木並癩。
上為末。
每用5錢、蔥白搗汁和成餅,約徑1寸半,貼在患處手足心上,絹帛纏定,用麻黃,紫蘇煎湯,將貼藥手足浸湯內。待滿身麻木,出汗為度,半月再1次。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一。
銅綠1錢,明礬1錢,海螵蛸(煎過用)1錢,硼砂2錢。
難產轉側差遲,血壓兒首,灌注入眼,生下不見瞳仁,外胞赤腫,上下弦爛。
燈龍果漿為丸,如芡實大。
每用時水浸化,蒸熟,取清水洗拭。
《慈幼新書》卷二。
乾薑、黃連、當歸、黃柏(皆炒)各等分。
痢疾。
上為末。
宜食酸苦,忌甘鹹。
每服2大錢,加烏梅1個煎湯調下。
《蘇沈良方》卷八。
幹蠍半兩,瓜蒂半兩,赤小豆半兩,雄黃(通明者)半兩。
卒中風,痰壅盛,不記人事,並中惡等疾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溫水調下。以吐為度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黃連半兩,黃柏半兩,膽礬1分,樸消1分。
一切熱毒眼。
上以礬、消一處於銚內熬過令枯,卻同連、柏同杵細,羅為末。
每用1字,於淨盞內湯投澄清洗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六十七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雄黃1錢,食鹽1錢(炒),川椒1錢,獨子皂角子1枚(燒灰)。
噤口風,牙關不開。
上為末。
吹在大牙根上。
《醫統》卷六十三。
附子1枚(炮裂,去皮臍),乾薑(炮)半兩,桂(去粗皮)1分,甘草半兩(半生半炙)。
漏風汗出不止。
上為散,拌勻。
以熱酒1升投之,旋旋溫服令盡,可均作1日服;如飲酒不得,用沸湯服之亦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
常山2錢5分(虛人量減),白茯苓1錢5分,檳榔1錢5分,甘草1錢2分。
痎瘧3日一發者,及虛瘧。
上(口父)咀。隔夜先用好酒1小盞拌1宿,臨發日早入水煎,五更時服。
《杏苑》卷四。
地龍1錢(去土,炒),幹蝦蟆(燒灰存性)1錢,藜蘆半錢,龍腦(研)少許。
偏頭痛。
上藥除龍腦外為細散,再研勻。
每用半字許,先滿口含水,男左女右,(口畜)半字入鼻內。揉痛處,良久痛定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當歸1錢,白朮1錢,白苓1錢,白芍1錢,澤瀉1錢,川芎1錢。
產後浮腫。
水煎服。
《一盤珠》卷七。
川大黃1兩,寒水石1兩,牛蒡子半兩,芒消半兩。
丹毒及咽喉腫塞。
上為細末。
新水調塗腫上;咽喉腫塞,生蜜調,時時含化咽津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九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