鍾乳丸

《外臺》卷十引《深師方》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8分,乾薑6分,款冬花4分,細辛4分,桑白皮4分,半夏(洗)4分,貝母5分,附子(炮)5分,蜀椒3分(汗),芎藭4分,紫菀8分,杏仁3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咳病,上氣胸滿,晝夜不得臥,困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大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冷食、豬羊肉、餳、生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五味子3分,桂心3分,石菖蒲3分,鹿角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白朮3分,訶黎勒1兩半(煨,用皮),木香3分,人參1兩(去蘆頭),天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白茯苓1兩,黃耆1兩(銼),熟乾地黃1兩,川椒3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出汗)。

功效主治

氣極。肺臟虛寒,腹脅脹滿,呼吸短氣,咳逆胸痛,四肢灑浙,皮毛乾焦,肌體羸瘦,面無光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羊血、鯉魚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蛇床子3分,石斛1兩(去根,銼),菟絲子3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桂心3分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衰弱,絕陽陰痿,膝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2兩,熟乾地黃1兩半,人參1兩(去蘆頭),薯蕷1兩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牛膝1兩半,黃耆1兩,白茯苓1兩,枸杞子1兩,巴戟1兩,杜仲1兩半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續斷1兩,天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石斛1兩半(去根,銼),桂心1兩,蛇床子1兩,補骨脂1兩(微妙),石龍芮1兩,覆盆子1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山茱萸1兩,五味子1兩,遠志1兩(去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鹿茸2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車前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乏弱,精少骨痿,腰膝無力,不能飲食,日漸羸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2兩,熟乾地黃1兩,續斷3分,白茯苓3分,黃耆3分(銼),覆盆子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石斛1兩(去根,銼),五味子3分,桂心3分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菖蒲3分,人參1兩(去蘆頭),山茱萸3分,薯蕷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上氣,肢體羸瘦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飴糖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煮生薑、大棗粥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2兩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去皺皮,炙幹),乾漆1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桂心1兩,熟乾地黃2兩,菟絲子2兩(酒浸1宿,曬乾,別搗),柏子仁1兩,酸棗仁1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六極七傷,瘦損虛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煉成鍾乳3兩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,石斛1兩(去根,銼),菟絲子3兩(酒浸1宿,焙乾,別搗為末),雄蠶蛾50枚(微炒),肉蓯蓉3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衰老,陽氣虛乏,手足常冷,心中少氣,髓血虛耗,腰疼腳痺,體煩口乾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不可聞見屍臭等氣;勿食粗臭陳惡之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服訖行數百步,更飲溫酒3-5合。飲訖復行百餘步以展藥勢,及吃乾飯豆醬1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
《外臺》卷三十七引曹公方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煉成鍾乳24分,石斛5分,蛇床子5分,人參4分,桂心4分,乾薑3分,椒3分(汗,去目併合口者)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煉白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5丸,空腹以溫無灰清酒送下,日2次。如性嗜飲,宜加飲少許,仍行三數百步,即乳氣溜下,任食。若能節量甚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十七引曹公方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1兩,金屑半兩,銀屑半兩,真珠半兩,珊瑚半兩,水精半兩(以上並研細,水飛過),琥珀半兩(研細),密陀僧半兩(研細),白檀香半兩,千歲棗半兩,乳香1兩,零陵香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木香1分,訶黎勒皮1分,白附子1兩,桃仁半兩(湯浸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胡粉半兩,黃鷹糞半兩,丁香半兩,光明砂半兩(研細),牛黃半兩(研細),辛夷1兩,杏仁半兩(湯浸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面上百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藥,以凍冷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夜取1丸,以溫水化破服。經1月,面如童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2兩,吳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石斛1兩(去根,銼),菟絲子1兩(酒浸1宿,別搗為末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肉桂1兩半(去皴皮)。

功效主治

五種腰痛,腎臟衰冷,行立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服訖,行200-300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2兩,薯蕷1兩,續斷1兩,桂心1兩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皴皮,炙幹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牛膝1兩(去苗),萆薢1兩(銼),檳榔1兩半,石斛1兩(去根,銼),覆盆子1兩,五味子1兩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山茱萸1兩,蛇床子1兩,狗脊2兩,杜仲2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巴戟1兩,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憊,風冷所侵,致腰間久痛,行立不得。虛勞少氣,羸瘦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以溫酒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牛膝1兩(去苗),蛇床子1兩,細辛3分,山茱萸3分,熟乾地黃2兩,桂心3分,菟絲子2兩(酒浸1日,硒幹,別搗為末),防風3分(去蘆頭),杜仲3分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五味子1兩,川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炒去汗)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六極七傷,腰疼膝痛,小便餘瀝,心虛健忘,榮衛不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澤蘭2兩,防風1兩(去蘆頭),人參1兩(去蘆頭),柏子仁2兩(微炒),石膏1兩半(研細,水飛過),芎藭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續斷1兩,白芷1兩,牛膝1兩(去苗),當歸1兩半(銼碎,微炒),木香1兩,乾薑1兩(炮裂,銼),藁本1兩,細辛1兩,桂心1兩,艾葉3分(微炒),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白蕪荑1兩,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虛勞冷,羸瘦,四肢煩疼,臍下時痛,不能飲食,面目黃黑,憂恚不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二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1分,防風1分(去蘆頭),熟乾地黃2分,牛黃1分(研細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漆花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解顱囟大,身有痼熱,頭汗出,腹脹,咳嗽,上氣肩息,脛蹇足交,三歲不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,更研令勻,以犬腦髓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粥飲送下,早晨、午間、日晚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二。

《得效》卷五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滑石半兩,鍾乳粉(見成者)1兩,南星(炮,切片,生薑制)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近日喘嗽,痰涎稠粘,晝夜不止,不得坐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煮幹柿(去蒂核,搗細)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加生薑、大棗煎湯送下。氣弱人更服養正丹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○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1兩,桂心(去心皮)半兩,紫菀(擇紫潤者)半兩,款冬花半兩,黃耆半兩(炒),桑白皮3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咳惡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○。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三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滴乳石(酒溼研7日,水飛7次,甘草湯煮3伏時,蘸少許捻開,光亮如蠹魚為度),麻黃(醋湯泡,焙乾)、杏仁(揀去雙仁,泡,去皮尖)、甘草(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冷哮痰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白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五更、臨臥各噙化1丸。去枕仰臥,勿開言。數日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三。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1兩,赤石脂1兩,石斛1兩,肉豆蔻1兩,乾薑1兩,附子1兩,當歸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1兩,龍骨1兩,川椒1兩,桂1兩,訶子皮2兩,神曲末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洩痢,腸胃虛冷,飲食不消,腹內雷鳴,(疒丂)刺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曲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三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半錢,硫黃末3錢,幹山藥1錢。

功效主治

虛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8丸至10丸,空心米飲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三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一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人參2兩,白朮2兩,乾薑2兩,甘草2兩,紫菀1兩,款冬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寒,嗽不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含化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一。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(銀石器內煮1伏時,研1伏時)1兩,紫菀(去苗及枯燥者)半兩,桑白皮1分(銼,微妙),款冬花半兩,黃耆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咳惡寒,脈微弱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、食前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(研1復時)1兩,白礬(燒令汁盡)1兩,阿膠(炙令燥)半兩,紫石英(研細)半兩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五味子(炒)半兩,蛇床子(炒)半兩,原蠶蛾(炒)半兩,石亭脂(研極細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斷緒無子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石藥別研外,餘藥為末,同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漸加至30丸,空心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煉成鍾乳粉1兩,續斷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石韋(去毛)1兩,杜仲(去粗皮,銼,炒)3兩3分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山茱萸1兩,蛇床子1兩,遠志(去心)1兩3分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3分,防風(去叉)1兩3分,山芋1兩3分,石斛(去根)1兩3分,赤石脂1兩3分,甘草(炙,銼)1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後虛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半兩,沉香(銼)半兩,桑螵蛸(炙)半兩,龍骨(煅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膀胱虛冷,小便利多,少腹冷痛,腳筋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生鍾乳5兩(取長半寸以上,明淨有光潤者用之,研細如粉),黃蠟3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壅,喘急,連綿不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取黃蠟盛於細瓷器,用慢火化開,投入鍾乳粉末,攪和令勻,取出用物封蓋定,於飯甑內蒸熟,研如膏,旋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丸,溫水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八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(研)1兩1分,五味子1兩半,白石英(研)2兩,款冬花(去心,焙)2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2兩,乾薑(炮)2兩,桂(去粗皮)2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失聲,胸中痛,上氣息鳴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6味為末,與鍾乳、白石英同研令勻,以棗肉研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粥飲送下,日3次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吳茱萸2兩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,石斛2兩(去根,銼)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鍾乳粉,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分,巴戟2兩,牛膝2兩(去苗),甘菊花2兩,石斛2兩(去根,銼),續斷2兩,防風2兩(去蘆頭),枸杞子2兩,羌活2兩,桂心2兩,覆盆子2兩,雲母粉2兩,熟乾地黃3兩,磁石3兩(燒,醋淬7遍,搗碎研細,水飛過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鍾乳、磁石、雲母粉等,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外臺》卷十引《深師方》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8分,人參8分,桂心8分,乾薑8分,附子(炮)6兩,款冬花6兩,細辛6兩,紫菀10分,杏仁4分。

功效主治

咳逆上氣,燥嗽冷嗽,晝輕夜甚,喉中水雞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小豆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肉、冷水、生蔥、生菜等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酒送下,日3次。不知,稍稍加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3兩,鹿茸2兩(去毛,塗酥炙令微黃)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石斛2兩(去根,銼),蛇床子2兩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桂心2兩,乾漆2兩(搗碎,炒令煙出)。

功效主治

水髒虛冷,五勞七傷,腰腳疼痛無力,面色萎黃,肌膚消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鍾乳粉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鍾乳丸

配方組成

團參半兩,細辛半兩,乾薑半兩,當歸半兩,附子半兩,鍾乳粉1兩,吳茱萸1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受寒,中焦停飲,咳嗽喘滿,衝氣奔急,背冷麵浮,嘔吐白沫,呀呷有聲,乘秋風冷,多作喘急而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