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翹飲

《種痘新書》卷九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牛子、柴胡、前胡、當歸、白芍、防風、荊芥、木通、車前、炒芩、炒連、蟲退、滑石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餘毒攻作,將發癰疽,潮熱,痘漿清,痂薄,熱而煩渴,舌有黃苔,遍身俱熱,有1-2處尤熱甚,精神旺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以熱退痛止,藥方可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九。

《活人書》卷二十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防風、甘草(炙)、山梔子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寒、瘡瘍等一切熱證;瘡痘入目生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,水1中盞,煎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書》卷二十。

《得效》卷十九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赤芍藥、當歸、荊芥、防風、牛蒡子(炒)、川芎、梔子、黃芩、瞿麥、木通、生乾地黃、瓜根、麥門冬、粉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諸惡瘡紅赤,痛癢不定,心煩口乾;及婦人血風,紅斑圓點,開爛成瘡,癢痛流黃水汁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半,加燈心20莖,水煎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九。

《喉證指南》卷四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2錢,葛根2錢,牛蒡子2錢,玄參2錢,黃芩2錢,桔梗2錢,赤芍1錢,梔仁1錢,淡竹葉1錢,甘草1錢,木通1錢,升麻6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胃邪熱,咽喉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喉證指南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莖葉(新者)1兩,生地黃2兩,蒼耳莖葉(新者)1兩,陳橘皮(湯浸去白)1兩,雞蘇莖葉(新者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因餌乳石發,心肺中熱,鼻中衄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碎,以水少許,都搗令爛,生絹絞取汁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合,不拘時候。未止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2兩,防風(去叉)2兩,玄參2兩,白芍藥2兩,薺苨2兩,黃芩(去黑心)2兩,桑根白皮(銼,炒)2兩半,前胡(去蘆頭)1兩,人參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桔梗(銼,炒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黃耆(銼)4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腫瘡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溫服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1兩,山梔子仁1兩,黃耆(銼,炒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升麻1兩,羚羊角(鎊)1兩,漏蘆(去蘆頭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枸杞根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發背瘡腫,或已潰,或未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,拌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一。

《異授眼科》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甘草、黃芩、梔子、薄荷、大黃(酒炒)、樸消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金克肝木,風邪在肺,金旺而木衰,致目有白膜遮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滾水送下。或蜜丸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異授眼科》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鼠粘子、連翹、當歸、蘆根、木通、石膏、瞿麥、車前子、蟬蛻、桅子、柴胡、黃芩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痘第五日,實熱、胃熱發斑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半,加生薑1片,煎5分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生地黃、陳皮、白芍(炒)、甘草、當歸、花粉、黃芩、柴胡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寒表症解,裡症作,身有微汗而作渴,鼻幹目紅,耳竅不通,兼手足心熱。

使用方法

竹葉3片為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。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貝母(去心)、牛蒡子、陳皮、桑皮、桔梗、甘草梢。

功效主治

瘡毒入內作腫,或兼微喘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直言》卷五。

《玉案》卷六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黃芩8分,黃連8分,黃柏8分,山梔仁8分,大黃8分,石膏8分,蟬蛻8分,牛蒡子8分,紅花8分,升麻3分。

功效主治

熱毒蓄內,痘不肯出齊。

使用方法

加燈心30莖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六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1分,瞿麥1分,滑石1分,車前子1分,牛蒡子1分,赤芍1分,山梔仁半分,木通半分,蟬退半分,當歸半分,防風半分,黃芩1分半,荊芥1分半,柴胡2分,甘草2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表裡諸熱;小兒痘疹14日時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九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牛子、防風、荊芥、炒芩、炒梔、蟲退、赤芍、當歸、柴胡、木通、車前、滑石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餘毒,疽癤始發,紅腫潮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九。

《白喉全生集》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3錢,桔梗3錢,牛蒡3錢,殭蠶(薑汁炒)2錢,銀花2錢,黃芩1錢,人中黃1錢,粉葛1錢5分,赤芍1錢5分,薄荷8分,皂刺3針。

功效主治

白喉熱證尚輕,熱邪尚在表者,初起白見於外關,或薄或小,淡紅微腫,略痛,聲音響亮,牙關連翹飲食稍礙,口乾頭悶目脹,舌苔與小便微黃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白喉全生集》。

《麻症整合》卷三: 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酒炒川連、酒炒川柏、連翹、石膏、黑梔、甘草、力子於、防風、荊芥、酒芍、當歸。

功效主治

麻疹後發牙疳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症整合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