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陳茯苓湯

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一: 茵陳茯苓湯

配方組成

茵陳1錢,半夏(湯泡)1錢,赤茯苓(去皮)1錢,陳皮1錢,枳實5分,桔梗(去蘆)5分,甘草(炙)5分。

功效主治

頭汗出,發黃。

使用方法

水1大盅,生薑7片,煎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一。

《傷寒微旨論》卷下: 茵陳茯苓湯

配方組成

茯苓1兩,桂枝1兩,豬苓3分,滑石1兩半,茵陳蒿2兩。

功效主治

陰黃。病人5-6日,脈沉細微,身溫四肢冷,小便不利,煩躁而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水4升,煮取2升,去滓放溫,分作4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微旨論》卷下。

《衛生寶鑑·補遺》: 茵陳茯苓湯

配方組成

茯苓1兩,官桂1兩,豬苓7錢半,滑石1兩半,茵陳1兩半,當歸1兩。

功效主治

遍身冷,面如桃李枝色,腹滿,小便澀,關尺脈沉遲細而發黃。發黃,小便不利,煩躁而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·補遺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