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附子1兩,殭蠶1兩(炒去絲),全蠍半兩(炒),麝香1分。
男子、婦人手足痛風,不可忍者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丸,溫酒送下,日3次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四。
荊三稜1兩,酸石榴(大者)2枚,杏仁1兩,苦葶藶1兩,甘遂1兩,大戟1兩,大黃1兩,巴豆1兩,芫花1兩,五靈脂1兩,鹽豉2兩,烏梅2兩。
久患癖塊,或因氣不和,即發疼痛,胸多痞塞。
上銼,用水1鬥2升,入藥於鍋內同熬,候水盡,就鍋內炒令黃焦色止,取出,杵羅為末,更入木香、青橘末各1兩,拌勻,醋煮麵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每服3-5丸,薑湯送下;心胸痞悶疼,橘皮湯送下;吃酒食飽悶,生薑湯或茶湯、溫水送下亦可。
《博濟》卷三。
五靈脂1兩,巴豆1兩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砒黃1分(細研),川烏頭1兩(去皮臍,生用),芫花半兩(醋拌,炒令幹),皂莢1兩(去黑皮,塗酥,炙令焦黃,去子),自然銅1兩(細研)。
食癥及惡血氣。
上為末,入巴豆,研令勻,別入生黑豆麵2兩,拌和令勻,滴水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2丸,生薑湯送下。膈上有涎即吐,有滯食血氣即轉下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