蘿蔔子2兩(微炒),陳皮(去白)1兩,青皮(去白)1兩,京三稜(炮)1兩,黑牽牛1兩半(半炒半生,煿尤佳),蓬莪術(炮)1兩,胡椒半兩,木香1分。
小兒陰陽不和,臟腑怯弱,乳食不消,心腹脹滿,嘔逆氣急;或腸鳴洩瀉頻並,腹中冷痛,食症乳癖,痃氣痞結,積聚腸胃,或秘或利,頭面腫滿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30-50丸,煎蘿蔔湯送下。
《活幼口議》卷十七。
走石、金線重樓、鬱金各等分。
小兒驚疳。
上為末,用豬膽1個,傾出一半,留一半,盛藥在膽內,煮令熟,放冷,於乳缽內細研,入牛黃、麝香各少許,用醋煮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每服3丸,陳米飲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五四引《保童秘要》。
蘿蔔子(炒)1兩,莪術(炮)1兩,胡椒半兩。
小兒傷食腹脹。
上為末,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5-20丸,蘿蔔子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百一》卷十九。
蘿蔔子1兩半(炒),黑牽牛1兩(炒),胡椒1分半,木香1兩,蓬莪術(溼紙裹,煨)半兩。
小兒疳氣,腹脹如鼓,及奶癖、食癖。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粟米大。
每服20丸,仙人骨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六引張渙方。
蘿蔔子(炒)1兩,陳皮半兩,青皮半兩,好檳榔半兩,黑牽牛(取仁,半生半炒)半兩,北五靈脂半兩,赤茯苓半兩,蓬莪術(煨)半兩。
因虛中有積,疳積腫脹,腹肚緊脹,頭面虛浮。
上為末,飛羅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5丸,紫蘇、桑白皮煎湯送下。
《得效》卷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