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毒丸

《醫學綱目》卷十九引丹溪方: 追毒丸

配方組成

海浮石(燒赤,醋燁7次)半兩,乳香1錢,沒藥1錢,巴豆49粒,川烏1兩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若患2-3日服10丸,5-6日服14丸,隨病上下服之。先吃冷酒半盞或1盞,又用冷酒吞下。如嘔,吞之不妨,出藥後再依上法服之。病人大便不動,再用3丸。如疔,看得端的爪破,用頭垢留患處,後服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綱目》卷十九引丹溪方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: 追毒丸

配方組成

巴豆(去皮心膜)14枚,白丁香21枚,豆豉21粒,屁盤蟲7枚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已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雀糞大。

使用方法

放入瘡內,追汁盡即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。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七: 追毒丸

配方組成

青竹蛇3錢,防風3錢,穿山甲(炮)3錢,羌活3錢,豬牙皂3錢,全蠍2對,當門子3分,蟾酥3分,瓜兒竭5分,乳香(去油)5分,孩兒茶5分,沒藥(去油)5分,明雄黃5分,白砒(肉制)5分,大硃砂5分,茜草5分,雷公藤5分,甘草8分,當歸尾8分,蜈蚣3條,金銀花5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每服3-5分,小兒1-3分,無灰酒調服。令醉自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醫大全》卷七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二: 追毒丸

配方組成

蝦蟆糞2分,蔴蟲1分,雄黃1分,黃丹1分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發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為丸,如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將瘡撥開頭,入藥在內,以膏藥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