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仙膏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八: 遇仙膏

配方組成

當歸4兩,白芷4兩,兩頭尖4兩,穿山甲25個,巴豆(研)120粒,蓖麻子120粒(研),土鱉21個(去殼),麻油1斤,黃丹10兩(水飛,炒),乳香4錢,沒藥4錢,輕粉4錢,血竭4錢,麝香4錢。

功效主治

無名腫毒,癰疽,發背,痞塊,瘡瘍,痢疾及二便秘結、咳喘。

炮製方法

上兩頭尖等俱銼,入香油1斤內浸,春5、夏3、秋7、冬10日,入鍋內熬白芷焦色,將鍋取下溫冷,用生絹濾去滓,再文武火熬,下黃丹,用桃、柳枝不住手攪,滴水不散,不老不嫩,入松香5兩,攪勻,取下鍋冷,乃下輕粉、麝香、血竭、乳香、沒藥攪勻用。

使用方法

貼用火烘手,熨膏藥上100餘手,出汗妙。若痢疾及二便秘結,貼臍中;咳喘,貼肺俞穴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八。

《遵生八箋》卷十八: 遇仙膏

配方組成

豨薟草4兩,海風藤4兩,大半夏4兩,蓖麻子4兩,麻黃4兩,川烏4兩,草烏4兩,南星4兩,羌活4兩,桂枝4兩,獨活1兩,細辛1兩,玄參1兩,當歸1兩,荊芥1兩,金銀花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骨節疼痛,或痰核腫痛,面板麻木,瘙癢,一切風疾。

炮製方法

以上用真香油7斤,蔥汁、生薑汁各2碗半,浸煎藥1宿,用銅鍋文武火熬煎,藥色不易黑,必待滴油變黑,去滓;每藥油1斤,下飛過好丹9兩,候成膏,再加白水煮過鬆香1斤,黃蠟1斤,化攪勻,氣溫方入:沒藥、乳香、木香、輕粉、胡椒各4兩,白芥子1斤,五味研為細末,入膏內,每膏1斤,入蟾酥5錢。

使用方法

厚紙緞絹攤貼。肉癢出冷汗方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遵生八箋》卷十八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: 遇仙膏

配方組成

川五靈脂半兩,白芷半兩,貝母半兩,當歸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、發背、毒瘡等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柳枝切24寸,麻油6兩,同上藥入瓷銚1宿,慢火煎,柳枝攪藥,色稍焦,入肥白巴豆21粒,木鱉仁(碎)5個,攪煎令黑,頓冷爐,生絹濾,再暖,入蠟半兩熔盡,再頓冷爐,入淨國丹2兩半,更換柳枝急攪,候色黑,滴入水如珠,入乳香、沒藥末各2錢,拌和,傾入瓷器候凝,覆泥地3日。

使用方法

貼服皆好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引《經驗秘方》: 遇仙膏

配方組成

爐甘石7兩(用黃連銼碎,又用童便1大碗,浸黃連1宿,用砂鍋1片,坐於火上,置甘石,上再用鍋一片蓋以煅紅,時時蘸連水,水盡,取甘石細研如膩粉,稱5兩,黃連用3兩),當歸1兩,乳香3錢,輕粉2錢,麝香半錢,黃丹(水飛,幹)2錢,烏魚骨(去皮)半兩,硇砂4錢(溫水半盞化開,澄去渣垢,用水煮幹,刮藥下,稱2錢),白丁香粉1兩。

功效主治

眼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用好蜜2斤,於銅鍋內熬數沸,去蠟,稱20兩,再下鍋,速令人以竹片攪至赤色,下甘石,次下丹,餘藥相合,時時下藥盡,成膏子,傾銀器內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皂角子大1塊,水半盞,化開溫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