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荷64兩,甘草24兩,天花粉16兩,兒茶16兩,硼砂16兩,柿霜16兩,麥冬8兩,百藥煎8兩,檀香8兩,豆蔻仁2兩,葛根16兩,砂仁1兩2錢,甘松8錢,丁香4兩,白糖640兩。
感受暑邪,裡熱煩渴,口燥咽乾,失音聲啞,津液不生。
上藥共研細粉過羅,用熱開水泛為小丸,每兩做30粒。
每服1粒,口內噙比。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五倍子(打碎,去內末淨)1斤,水白酒麴2兩。
上為細末,合一處令勻,將細茶煎滷,冷和為糊,如烙餅樣放瓷盆內,上用瓷拌蓋嚴,放木桶內,上下週圍俱鋪穰草,口間上用草拍蓋住,次日驗看發動作熱,用棍動仍舊蓋住,看蓋上有水擦淨,如此1日2次,看攪擦水,至14日嘗之,其味涼甜為止,後加薄荷3兩,白硼砂2兩,砂仁(焙),甘松(焙),玄明粉各5錢(為末),與前藥一處,用梨汁熬膏,搗和為丸。
任意噙化。加片腦尤妙。如無梨汁,用柿霜白湯和之亦可。
《魯府禁方》卷四。
桔梗1兩,花粉1兩,葛根1兩,百藥煎1兩,柿霜1兩,玫瑰1兩,木樨1兩,烏梅肉6錢,前胡6錢,甘草6錢,薄荷6錢,麥冬6錢,杏仁6錢,硼砂6錢,白檀香2錢,冰糖2斤8兩。
咽喉腫痛,口舌生瘡。
上共研極細面,以玫瑰、木樨合水為丸,打為芡實米大。
噙化。
《慈禧光緒醫方選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