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、北五味、黃耆。
肺癰。
上用羊肺、豬肺,瓦器煮,蘸好鍾乳粉食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八六引《永類鈐方》。
獖豬肺1具(不破者),雌黃3錢(研細),蒲黃3錢(炒熟),桑白皮半兩(為末)。
肺破吐血、嗽血不愈者。
上和勻,入白麵少許,水灌入肺內,用繩子縛肺口,煮熟任意吃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八引《衛生寶方》。
人參3錢,白蒺藜1錢,白石脂1錢,白朮1錢,杏仁1錢,蒼朮1錢,蛤蚧1錢5分,車前子1錢5分,旋覆花1錢5分,玉屑1錢5分,北五味21粒,黑棗2枚。
白障點珠。
食後服。
《玉案》卷三。
人參1兩,五味子5錢,桑白皮2兩,款冬花5錢,蛤蚧1對。
傷寒汗下後,喘咳不止,恐傳肺痿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5錢,沸湯1盞調下。
《雲歧子保命集》卷下。
人參(去蘆頭)1兩,桂心1兩,鍾乳粉1兩,白石英(細研,水飛過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五味子1兩,熟乾地黃1兩,白茯苓1兩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黃耆3分,鹿角膠(搗碎,炒令黃燥)2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虛勞咳嗽,氣喘乏力,吃食全少,坐臥不安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煮姜、棗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黃明膠(炙燥)2兩,花桑葉(陰乾)2兩。
肺痿勞傷吐血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3錢匕,用生地黃汁調下;糯米飲亦得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九。
真鍾乳粉1兩,白滑石2兩。
肺癰已吐出膿血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米飲調下。
《得效》卷十九。
當歸5錢,黃芩1兩,桔梗4錢,赤芍5錢,桑皮1兩,麻黃4錢,枳殼4錢,葶藶5錢,地骨皮8錢,甘菊4錢,元參8錢,白芷4錢,生地4錢,甘草4錢,金銀花4錢。
眼有白翳多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錢。
《異授眼科》。
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當歸3分,白芍藥半兩,黃芩3分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伏龍肝1兩,白芷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桂心半兩。
虛勞吐血失聲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成煉鍾乳粉。
暴吐損肺,吐血不止。
每服2錢,煎糯米湯調下,立止。如無糯米,只用粳米,不拘時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二十。
白石英5分,五味子5分,桂心2兩,大棗5枚(擘),麥門冬(去心)1兩,款冬花1兩,桑白皮1兩,乾薑1兩,甘草(炙)1兩。
肺氣不足,胸痛牽背,上氣失聲。
上為散。
以水1升,煮大棗,取8合,乘熱投1方寸匕服,每日3次;亦可以酒煮。以知為度。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。
山萸、當歸、五味、山藥、黃耆、川芎、熟地、木瓜、白朮、獨活、棗仁各等分。
脅痛。
水煎服。
《傅青主女科·產後編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