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頭湯

《醫統》卷九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草烏頭1兩,麻黃根1兩,地骨皮1兩,樸消1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麻風癩,紫、白癜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1桶、椒1合、蔥30根、艾葉1兩同煎數10沸,用醋1鍾和勻,坐密室中圍壅,自用手巾搭四肢,候湯可浴,即浴令汗透,面上如珠出,或坐或臥片時,汗幹方可著衣,避風5日再浴。如此3-5次,每浴後更服換骨丹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九。

《經驗良方》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罌粟殼3錢,纈草3錢,烏頭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腰痛,並手足攣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得效》卷三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大烏頭7分,細辛7分,川椒7分,甘草7分,秦艽7分,附子7分,官桂7分,白芍藥7分,川獨活1兩3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寒冷溼痺,流於經絡,攣縮不得轉側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大棗2個,同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蜀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赤芍藥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偏枯,半身不收,或(疒帬)痺不仁,或痿弱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炮製,去皮臍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郁李仁(湯去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風齲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5錢匕,好酒1升,綿裹藥,於酒中浸1宿,煎10餘沸,熱漱冷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細辛(去苗葉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寒疝,手足逆冷,身體疼痛,冷汗自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半,甘草(炙)1兩,益智(去皮)半兩,高良薑(銼,炒)半兩,茴香子(炒)半兩,草豆蔻(去皮)5枚。

功效主治

脾勞腹痛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入鹽少許,同煎7分,去滓溫服;如氣瀉,入艾葉5片,同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七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生用)1兩,蒼朮2兩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心腹滿脹,臍腹撮痛,吐逆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水浸7日,颳去皮,焙乾,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),煎至7分,去滓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3兩,益智(去皮,炒)3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半,木香半兩,訶黎勒(去核)半兩,山芋2兩,粟米5兩,白鹽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氣虛冷,不思飲食,脅肋脹滿,胸脯不快,臟腑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五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半夏(湯洗,去滑,焙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芫花(醋炒)半兩,常山半兩,豉(炒)1合。

功效主治

痰瘧,吐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酒1盞,煎至7分,去滓,發前溫服;相次再服。取吐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五。

《千金》卷八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1兩,芍藥1兩,乾薑1兩,桂心1兩,細辛1兩,乾地黃1兩,當歸1兩,吳茱萸1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八風五屍惡氣遊走胸心,流出四肢,來往不住,短氣欲死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7升,煮取2升半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八。

《千金》卷七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1兩,細辛1兩,蜀椒1兩,甘草2兩,秦艽2兩,附子2兩,桂心2兩,芍藥2兩,乾薑3兩,茯苓3兩,防風3兩,當歸3兩,獨活4兩,大棗20枚。

功效主治

風冷腳痺,寒冷溼痺,腳氣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2升,煮取4升,分5服。若熱毒,多服益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五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烏頭(生,去皮臍)4兩(切作片子),益智(去皮)3兩,乾薑(生)2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2兩,茴香子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臟冷滑不止,腹痛(疒丂)刺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入鹽少許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如小腸氣攻刺,急煎1兩服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五。

《金匱》捲上: 烏頭湯

配方組成

麻黃3兩,芍藥3兩,黃耆3兩,甘草(炙)3兩,川烏5枚([口父]咀,以蜜2升,煎取1升,即出烏頭)。

功效主治

歷節,痛痺,腳氣,雷頭風。歷節不可屈伸,疼痛,及腳氣疼痛,不可屈伸。少陰寒溼病。

使用方法

上5味,(口父)咀4味。以水3升,煮取1升,去滓,納蜜煎中,更煎之。服7合;不知,盡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匱》捲上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