龜版膠4兩,黃柏4兩(炒),知母4兩,川牛膝2兩,熟地黃4兩,白芍藥4兩,當歸4兩,虎骨骱1兩(炙)。
熱痺,溼熱入血分者。
上為細末。玄武膠熔化為丸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虎骨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甘草、歸身、川烏頭、生地黃、白芍、黃耆、杞子、人參、杜仲、牛膝。
脾胃不足,虛損。
煉蜜為丸。
口服。
《周慎齋遺書》卷五。
硫黃(豆腐煮1炷香)、血竭各等分。
陰寒鶴膝風。
上為末,麵糊為丸。
每服5分,陳酒送下。
《瘍科心得集·家用膏丹丸散方》。
熟地4兩,瑣陽4兩,白芍2兩,人參2兩,黃耆2兩,茯苓2兩,黃柏2兩,牛膝2兩,杜仲2兩,菟絲2兩,龜版2兩,虎脛骨2兩,破故紙2兩,知母1兩半。
腎水不足,筋骨痿弱,不能步履。
上為末,以豬脊髓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錢,空心白湯送下。
《仙拈集》卷三。
滋陰百補丸,虎骨2兩5錢,羌活1兩,獨活1兩。
氣血兩虛,關節枯澀,筋骨軟弱,周身煩痛,或麻痺不仁,肢節屈伸不利而步履艱難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。
早空心服4-5錢,晚、空心服2-3錢,白湯送下。
《活人方彙編》卷三。
龜版4兩,杜仲3兩,熟地3兩,黃柏(炒褐色)5錢,知母5錢,牛膝2兩,白芍藥2兩,虎骨(酒炙酥)2兩,當歸2兩,陳皮4錢,乾薑2錢。
痿。痿證屬肝腎虛熱者。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每服2錢,淡鹽水送下。
《醫學心悟》卷三。
人參(去蘆)、當歸(酒洗)、黃耆(蜜炙)、白朮(去蘆)、白茯苓(去皮)、熟地黃、山藥、杜仲(姜酒炒)、牛膝(酒洗)、破故紙(酒洗)、虎脛骨(酒炒)、知母(酥炙)、龜版(酥炙)各等分。
痿屬虛熱者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好酒送下;清米湯亦可。
《回春》卷五。
黃柏半斤(酒炒),龜版4兩(酒炙),知母2兩(酒炒),熟地黃2兩,陳皮2兩,白芍2兩,瑣陽1兩半,虎骨1兩(炙),乾薑半兩(一方加金箔1片,一方用生地黃,一方無干姜)。
肝腎不足,筋骨痿軟;陰虛勞熱。痿厥之重者。諸虛不足,腰腿痠痛,行步無力。腎虛精髓衰乏,骨萎足軟,行步艱辛。陰虛勞證。腎虛多唾。腎陰不足,精血虧損,骨蒸勞熱。
上為末,酒糊為丸或粥為丸。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