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耳子(蒸)4兩,晚蠶沙(炒)4兩,五加皮(蒸)4兩,大茄根(蒸)4兩,歸身2兩,虎骨(炙)2兩,羌活2兩,枸杞子2兩,荊芥2兩,油松節2兩,杜仲(姜汗炒)2兩,牛膝2兩,萆薢2兩,防風2兩,秦艽2兩,白朮1兩,黃柏1兩,蒼朮1兩,木香5錢。
紫白癜風。
用酒二壇,小袋盛藥,浸七日。
口服。
《慎齋遺書》卷七。
蒼耳子。
身諸風,骨髓中風若愈,或發瘡,瘡愈後,皮痛。
六月以後收取,曬乾,至九月銼1大斛,水3斛,煮取4鬥,漬2大斗曲三度,總以米1大斛,漬三日,如凡釀法將息酘之,酒熟。
忌鯉魚、蕪荑。
每服5合,日2-3次。
《外臺》卷十九引《蘇(共水)方》。
蒼耳(和莖葉花實取銼1石,八月收),牛膝根1升,松葉2鬥,商陸根2升(白色者),鼠粘根1鬥。
大風惡疾,及一切諸風,乃至骨髓中毒風。
上銼訖量之,以水2石5鬥,煮取6鬥汁,如釜小可分煮之,即分3鬥汁,將浸曲1鬥2升,高量其曲,加於常法5分,為藥力費曲故也。餘3鬥汁,留將拌(飠賁)料,糯米1石2鬥,分作5酘,淨淘幹漉,以上並大斗。第1酘1日炊4鬥米,取藥汁9升拌酘熟,細切生地黃3鬥,和米下之;第2酘3日炊3鬥米,取藥汁7升拌,酘熟,與杏仁1鬥(去皮尖)碎和搗如泥下之;第3酘5日炊2鬥米,取藥汁6升半拌,酘熟,取木麻子1鬥,搗碎和下之;第4酘7日炊2鬥米,取藥汁4升半拌,酘熟,取胡麻1鬥,搗碎和下之;第5酘9日炊1鬥米,取藥汁3升拌,酘下之。上以前5酘法,須米消盡,即炊酘之,未必要須隔日,其酒如米少味薄,更炊1-2鬥米下之,使味足,然後去糟取清,依常法飲半升,不能者,可量性多少,常使有酒氣逼,夜飲最是所宜,此酒縱非風疾飲之。
《外臺》卷三十一引《崔氏方》。
蒼耳子(微炒)5錢。
疔瘡惡毒。
上為末。
黃酒沖服;並用雞清調塗患處。疔根拔出。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蒼耳(淨揀)3兩,防風(去叉)3兩,惡實(炒)3兩,獨活(去蘆頭)2兩,木通2兩,生地黃(洗)3兩,人參1兩,薏苡仁2兩,黃耆3兩,桂(去粗皮)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半。
腎間風熱,骨疼耳聾,及腎中實邪。
上銼細,以酒一斗,浸七日。
空心飲之,初1盞,日2次。量性加至2-3盞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