滌痰丸

《內外驗方秘傳》卷下: 滌痰丸

配方組成

橘紅2兩,蔞仁3兩,半夏2兩,茯苓2兩,蘇子3兩,沉香5錢,杏仁3兩,貝母3兩,海蛤粉2兩,葶藶子1兩5錢,明礬3兩(煅),南燭葉2兩,白芥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急痰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泛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用蘿蔔3斤,生薑1片,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內外驗方秘傳》卷下。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: 滌痰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5斤,炒黑醜1斤8兩,黃芩1斤8兩。

功效主治

痰火瘀結,氣急瘋癇,溼熱咳嗽,喘滿胸悶,痰涎壅盛,大便燥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泛小丸,每斤丸藥用百草霜1兩,煅金礞石粉2兩,桃膠2錢化水上衣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忌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開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天津方)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五: 滌痰丸

配方組成

白朮(土炒)2兩,半夏曲1兩,川芎1兩,香附米1兩,神曲(炒)5錢,茯苓各5錢,橘紅4錢,甘草2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形肥盛,不孕,以身中有脂膜閉塞子宮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粥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80丸,以滌痰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五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: 滌痰丸

配方組成

半夏曲、枯礬、皂角(去皮子)、玄明粉、茯苓、枳殼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多痰。食飲才下便痰涎裹住,不得下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霞天膏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九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: 滌痰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1兩,青皮(去白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京三稜(煨,銼碎)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大黃(溼紙裹,煨令香熟)1兩,半夏(湯洗7次)1兩,黑牽牛(微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三焦氣澀,痰飲不利,胸膈痞滿,咳唾稠濁,面目熱赤,肢體倦怠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白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-5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五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: 滌痰丸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1兩(炮),天南星(湯泡7次)、白殭蠶(直者,炒去絲)、滑石3兩。

功效主治

痰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40丸,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: 滌痰丸

配方組成

好皂角10兩(不要蟲蛀損者,水浸1宿,去皮弦,火炙黃色,取淨末2兩5錢),豬牙皂角1兩(依皂角製法),枳殼2兩5錢(1兩半火炙,1兩生用),黑牽牛2兩(末)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、婦人遠年日久積聚痰涎,或飲酒食後,吐唾日久,面黃肌瘦,皮肉枯澀,眼無神光;又治偏正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樸消5錢,井花水泡開,不用滓末,澄清消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臨臥用井花水送下。如1月服3-5服,至老無風癱、麻木之疾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