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安散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吉氏家傳》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全蠍7個(薑汁浸),硃砂半錢,麻黃(細直者)1錢(薑汁浸),生薄荷葉7片(裹蠍,麻黃系,箸夾炙黃;無,幹者薑汁浸開),厚朴2錢(姜制),白朮1錢(水7分,銀石器熬水盡,切,焙)。

功效主治

慢驚、慢脾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細末,入硃砂細研。

使用方法

新生兒半錢,周晬以上1錢,量兒大小加減,金銀薄荷湯送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普濟方》眷一四七引《經驗良方》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紫蘇葉1兩,陳皮1兩,香附子1兩(去毛),桔梗1兩(微炒),白芷1兩,半夏1兩(湯泡,姜制),甘草1兩,前胡1兩(去蘆),藁本1兩,幹葛2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1大盞,加生薑5片,大棗1個,煎8分,去滓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眷一四七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海金沙半兩,滑石半兩,續隨子(炒)半兩,螻蛄7枚(炒令黑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小便不通欲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匕,空心、食前煎燈心湯溫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三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小茴香(炒香)2錢半,木香2錢半,黑牽牛1兩(另取頭末)。

功效主治

女人赤白帶下,或出白物如脂,或有臭濁汙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熱毒物。

使用方法

以生薑自然汁調2錢,臨臥服。取盡惡物為效。未盡,間日再服2錢,後以白粥補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陰綱目》卷三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二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、密陀僧(研)、白丁香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甘草2兩,捶碎,以酢齏汁1升,煎5-7沸,去滓口含,洗瘡上令淨,拭乾,將藥末旋入麝香少許,以唾調作花子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二。

《雞峰》卷十五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茯苓1兩,木香1兩,芍藥1兩,川楝子1兩,芎1兩,厚朴1兩,神曲1兩,麥芽1兩,乾薑1兩,熟地1兩,黃術1兩,當歸1兩,枳殼1兩,茴香1兩,青皮1兩,荊三稜1兩,桂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經不足,冷氣攻衝,脅肋脹痛,小腹堅滿,氣不施化,小便不利;及婦人衝任宿寒,臍腹刺痛,經候不勻,肢體疼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蔥白2寸,煎至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蛤蟆1分(燒),蛇蛻皮1分(燒),蟬殼各1分(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渴,蟲動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用麝香半錢同研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匕,午時溫水調下。午後煎柳枝湯洗浴,用青紗帛子蓋之,即蟲自出而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九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濟生》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1錢半(泔水浸,去黑皮,銼,炒),厚朴1錢半(姜制,炒),陳皮1錢半(去白),檳榔1錢半,常山1錢半(酒浸1宿。一方有炙甘草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瘧疾,病初氣壯者。

注意事項

氣虛胃弱及妊婦不宜服之。忌食熱物片時。

使用方法

上和勻,用水2盞,酒1盞,煎至1盞半,去滓,夜露1宿。當發日,分作2服,燙溫,早晨進1服,候其發時,再進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七引《濟生》。

《痧喉證治匯言》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桔梗1錢,硼砂1錢,生甘草1錢,冰片1分,山豆根1錢。

功效主治

喉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痧喉證治匯言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四: 萬安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1兩,雷丸1兩,木香1兩,苦葶藶半兩,樟柳根半兩,黑牽牛1兩半,白牽牛1兩半,檳榔7枚。

功效主治

蠱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用熟蜜5錢,酒1盞,空心,食前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