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氣丸

《金匱》卷下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乾地黃8兩,薯蕷4兩,山茱萸4兩,澤瀉3兩,茯苓3兩,牡丹皮3兩,桂枝1兩,附子(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陽不足,腰痛腳軟,下半身常有冷感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,舌質淡胖,脈虛弱尺部沉細,以及痰飲咳喘、水腫腳氣、消渴、轉胞、久洩、陰疽等屬腎中陽氣虛衰者。虛勞腰痛,或短氣有微飲,或男子消渴,以飲一斗,小便一斗,及婦人病飲食如故,煩熱不得臥,而反倚息者,此名轉胞,以胞繫了戾,故致此病。腳氣上入少腹,少腹不仁。虛勞不足,大傷飲水,小腹急,腎氣虛乏,下元冷憊,臍腹疼痛,夜多漩溺,腳膝緩弱,肢體倦怠,面色黧黑,不思飲食。腎氣內奪,舌喑足廢。冷證齒痛。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以致脾胃虛寒,大便不實。稟氣虛,骨弱,7-8歲不能行立。腎水不能攝養,及脾虛不能剋制腎水,多吐痰唾而不咳。兩尺脈微弱,陰陽俱虛。腎虛不能攝水,津液不降,致成痰飲,咳逆,潮熱,盜汗。脾腎虛寒,土不生金,肺金虧損,肺氣虛不能攝血,面色萎黃,時或咳嗽見血,脈多空大無力。脾腎兩敗,水溢於外,土困於中而成水腫,或陽虛小便不通。腎臟真陽不足,火不歸元。百會疽漫腫平塌,紫暗堅硬,面赤而煩,口乾不渴,唇潤,屬陽虛浮泛者,及頰瘍牙關緊急不開或旁腫不消,膿水清稀,因而成漏,覆被寒侵瘡孔,致生多骨,經年纏綿難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肉、冷水、生蔥、醋物、蕪荑;有咽乾口燥,舌紅少苔等腎陰不足,腎火上炎表現者,不宜使用本方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加至25丸,酒送下,每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匱》卷下。

《備急》引陶氏(見《外臺》卷十七)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乾地黃5分,續斷5分,人參5分,萆薢3分,阿膠3分(炙)。

功效主治

短氣,腰痛身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蕪荑、生冷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加至20丸,以酒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備急》引陶氏(見《外臺》卷十七)。

《千金》卷十九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桂心4兩,乾地黃1斤,澤瀉8兩,薯蕷8兩,茯苓8兩,牡丹皮6兩,半夏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氣不足,羸瘦日劇,吸吸少氣,體重耳聾,眼暗百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酒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
《竹林女科》卷二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8兩,菟絲子8兩,當歸身3兩5錢,肉蓯蓉5兩(酥炙),山萸肉2兩5錢,黃柏(酒炒)1錢,知母(酒炒)1錢,破故紙(酒炒)5兩。

功效主治

子淋。因房勞內傷而致熱積膀胱,小便淋澀,心煩悶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竹林女科》卷二。

《洞天奧旨》卷九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輕粉3分,生甘草5分,黃柏1錢,銅綠3分,乳香5分,冰片1分,黃丹5分,沒藥3分。

功效主治

水流麻根瘡。足後跟之下,色赤皮爛,內有肉絲,縷縷狀似麻根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苧麻根1把,苦參2錢煎湯1碗洗,瘡臭腐後用此方藥末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九。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羊腎2具(炙),細辛2兩,石斛4兩,蓯蓉4兩,乾地黃4兩,狗脊1兩(黑者),桂心2兩,茯苓5兩,牡丹皮2兩,麥門冬3兩(去心),黃耆4兩,人參2兩,澤瀉2兩,乾薑2兩,山茱萸2兩,附子2兩(炮),薯蕷2兩,大棗100枚(取膏)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腎氣不足,陽氣虛衰,風痺虛損,腰背痛腳疼,耳鳴,小便餘瀝,風虛勞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棗膏合蜜少許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肉、冷水、生蔥、生菜、胡荽、蕪荑、酢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漸加至30丸,酒送下,每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千金》卷十九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乾地黃8分,蓯蓉6分,麥門冬4分,遠志4分,防風4分,乾薑4分,牛膝4分,地骨皮4分,萎蕤4分,薯蕷4分,石斛4分,細辛4分,甘草4分,附子4分,桂心4分,茯苓4分,山茱萸4分,鍾乳粉10分,羖羊腎1具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。腎氣不足,腰痛陰寒,小便數,囊冷溼,尿有餘瀝,精自出,陰痿不起,忽忽悲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。漸加至30丸,酒送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
《千金》卷十九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石斛2兩,紫菀5分,牛膝5分,白朮5分,麻仁1分,人參6分,當歸6分,茯苓6分,芎6分,大豆卷6分,黃芩6分,甘草6分,杏仁4分,蜀椒4分,防風4分,桂心4分,乾地黃4分,羊腎1具(一方有蓯蓉6分)。

功效主治

勞損虛羸,傷寒冷,乏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酒送下,逐漸增加,每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
《千金》卷十九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乾地黃5兩,茯苓5兩,玄參5兩,山茱萸4兩,薯蕷4兩,桂心4兩,芍藥4兩,附子3兩,澤瀉4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加至30丸,以知為度,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薯蕷3分,石斛3分,蓯蓉3兩,黃耆3兩,羊腎1具,茯苓2兩,五味子2兩,遠志(去心)2兩,當歸2兩,澤瀉2兩,人參2兩,巴戟天2兩,防風2兩,附子(炮,去皮)2兩,乾薑2兩,天雄(炮,去皮)2兩,乾地黃2兩,獨活2兩,桂心2兩,棘刺2兩,杜仲(炙)2兩,菟絲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勞七傷,髒中虛竭,腎氣不足,陰下癢,小便餘瀝,忽忽喜忘,悲愁不樂,不嗜食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稍加至20丸,空腹酒送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腎氣丸

配方組成

蒼朮1斤(米泔水浸),熟地黃1斤,川姜冬1兩,夏5錢,春、秋7錢,五味子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陽盛陰虛,脾腎不足,房室虛損,形瘦無力,面多青黃而無常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0-200丸,食前米飲送下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