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苓湯

《鎬京直指》: 胃苓湯

配方組成

制茅術2錢,川樸1錢,赤苓3錢,豬苓3錢,澤瀉2錢,廣木香1錢,白豆蔻8分(研,衝),陳皮1錢,浙藿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暑溼傷中,腹痛洩瀉,或氣悶胸滿,舌白而滑,脈細而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鎬京直指》。

《保嬰撮要》卷七: 胃苓湯

配方組成

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厚朴、豬苓、陳皮、甘草(炒)各等分,桂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腸胃受溼,嘔吐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姜水、燈心、陳皮煎湯調下。若停食吐瀉,小便短少,腹脹作痛,用此方分利之,更用六君子湯以調補脾胃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撮要》卷七。

《麻症整合》卷三: 胃苓湯

配方組成

赤苓、豬苓、厚朴、甘草、陳皮、澤瀉、姜、棗。

功效主治

白痢水溼,小便短澀,虛熱瀉利,煩躁不眠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症整合》卷三。

《得效》卷五: 胃苓湯

配方組成

豬苓、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、桂枝、蒼朮、厚朴、陳橘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傷暑煩渴引飲,所下如水。

使用方法

上2藥合和,紫蘇、烏梅煎湯達下。未效,加木香、縮砂、白朮、丁香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五。
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三引《局方》: 胃苓湯

配方組成

蒼朮(泔浸)8錢,陳皮5錢,厚朴(姜制)5錢,甘草(蜜炙)3錢,澤瀉2錢5分,豬苓1錢半,赤茯苓(去皮)1錢半,白朮1錢半,肉桂1錢。

功效主治

脾溼過盛,浮腫洩瀉,嘔吐黃疸,小便不利。小便癃閒,大便飧洩,濡瀉。夏秋之間,脾胃傷冷,水谷不分,洩瀉不止。沉冷證小便不利,及胃虛不和,早晨心腹痛。陰囊腫,狀如水晶,時痛時癢出水,小腹按之作聲,小便頻數,脈遲緩。脾胃受溼,嘔吐洩瀉。黃疸。陰水。中暑挾食不消,吐瀉腹痛。飲食停積,浮腫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兩,以水2鍾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炒鹽1捻,煎8分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增補內經拾遺》卷三引《局方》。

《痘疹會通》卷四: 胃苓湯

配方組成

澤瀉、白朮、陳皮、雲茯苓、蒼朮(制)、川樸、甘草、肉桂、三稜、莪術。

功效主治

痘疹吐瀉,灰白陷伏不起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會通》卷四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二: 胃苓湯

配方組成

蒼朮(米泔浸,炒)2錢,厚朴(姜制)1錢,陳皮1錢,甘草(炙)1錢,白朮(炒)1錢,茯苓1錢7分,澤瀉1錢,木香1錢,白芍藥(炒)1錢,官桂5分,淡竹葉20片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,四肢沉重。

使用方法

上作1劑。以水2鍾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煎8分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