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兒丸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炙幹蟾皮5只,炙雞內金3兩,西砂仁2兩,川楝子2兩,焦山楂3兩,焦六曲2兩,炒麥芽2兩,黃連2兩,青蒿2兩,廣皮2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疳膨食積,內熱肌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白蜜18兩,煉熟,打和為丸,分做170粒,每粒約乾重2錢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米湯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九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麥糵(炒)半兩,川黃連半兩,大蕪荑半兩,神曲(炒)半兩,胡黃連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蒸熱,腹脅脹滿,面色痿黃,飲食遲化,大小便不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(豕從)豬膽汁為丸,如麻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乳母忌酒面生冷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九。

《人己良方》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2錢,山楂3錢,青皮2錢,檳榔2錢,麥芽2錢(炒),武夷茶2錢,神曲3錢(炒),蘆薈3錢(用瓦罐裝住,外用泥封,火煨透),使君子肉2錢(去皮殼)。

功效主治

疳積,好食而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人己良方》。

《廣筆記》卷三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3錢,蕪荑1兩,使君子肉1兩,白芍藥1兩,橘紅8錢,黃連1兩,甘草5錢,紅曲7錢,麥芽7錢,砂仁5錢,白茯苓1兩,山楂肉7錢,滑石1兩,蓮肉1兩,扁豆1兩,青黛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乳食不節,過飽傷脾,面黃腹大,小便濁如米泔,大便黃洩酸臭,皮毛枯索,甚而雙目羞明生翳,形骸骨立,夜熱晝涼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白湯化下。服疳積散病癒,再用此方調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廣筆記》卷三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十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1兩,神曲(炒)1兩,大麥糵2錢,肉豆蔻(面裹煨)2錢,使君子肉2錢,木香2錢(不見火),檳榔半兩(不見火),幹蚵蚾1個(酥炒黃色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病,多因缺乳,吃食太早,或因久患,臟腑胃虛蟲動,日漸羸瘦,腹大不能行,發豎,發熱無精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蘿蔔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粒,熟水吞下,食空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五引張採助教方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(炒)、蕪荑仁(炒)、神曲(炒)、麥糱(炒)、蘆薈(細研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黃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豶豬膽汁調,麵糊為丸,如小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飯飲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五引張採助教方。

《丸散膏丹整合》引《驗方新編》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厚朴4兩,雞內金4兩,茯苓4兩,新會皮2兩,青皮2兩,五穀蟲3兩,縮砂仁3兩,胡黃連3兩,白朮(炒焦)6兩,麥門冬(炒)8兩,白扁豆8兩,山楂肉(炒焦)8兩,尖檳榔1兩5錢,幹蟾(炙)11具,六神曲12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虛疳積,面黃體瘦,肚脹腹大,一切積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每丸重2錢5分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油膩溼面生冷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米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丸散膏丹整合》引《驗方新編》。

《同壽錄》卷三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青皮(醋炒)3錢,陳皮(炒)3錢,蒼朮(鹽水炒)3錢,使君子(炒,去殼)3錢,山藥3錢,前胡3錢,白朮2錢,半夏(薑汁炒)2錢,宣黃連2錢,當歸2錢,砂仁(炒)2錢,枳殼3錢,蓮肉5錢,山楂肉(蒸)5錢,神曲(炒)5錢,麥芽(炒)5錢,胡連8分,人參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米糊為丸,如小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同壽錄》卷三。

《醫林纂要》卷九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2兩,肉豆蔻1兩,木香1兩(勿見火),神曲(炒)1兩,麥芽(炒)1兩,使君子1兩,檳榔5錢,川楝子(去核,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疳積,腹大筋急,色黃體瘦,頭皮光急,毛髮焦稀,腮縮鼻幹,口饞唇白,兩目昏爛,揉鼻撏眉,脊聳身黃,鬥牙咬爪,焦渴自汗,尿白糞酸,腹脹腸鳴,癖結潮熱,酷嗜瓜果,或炭或米,或土或布,嗜酸嗜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曲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林纂要》卷九。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四引荊南候醫方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檳榔(用面劑裹,煨熟,去面,銼,焙)、陳皮(洗,去白)、青皮(洗,去白)、胡黃連、宣連(去須,銼碎,微炒)、白蕪荑(炒,去扇)、使君子(煨,去皮)、肉豆蔻(如檳榔法煨)、人參(去蘆)、夜明砂(微炒)、赤芍藥、龍膽草(洗淨,銼,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五疳八痢,陰陽氣不順,虛痞腹脹,嘔逆,腹痛瀉痢。或小兒疳病累服藥無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薄面糊為丸,如蘿蔔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用紫蘇、木瓜湯送下;瀉痢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,1日2-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四引荊南候醫方。

《醫宗說約》卷五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廣陳皮1斤(炒),甘草(炙)4兩,蓬術(炒)6兩,厚朴(米泔浸,炒)8兩,枳實(麩炒)8兩,連翹6兩,香附(米泔浸,炒)1斤,山楂肉6兩,神曲(炒)6兩,卜子(炒)8兩,龍膽草6兩,青皮子(炒)8兩,川黃連(炒)8兩,白朮(土炒)8兩,檳榔8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疳、五痢瀉、蛔蟲,臟腑虛弱,身體羸瘦,發豎焦黃,小便濁色,肚腹膨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煉白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清米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宗說約》卷五。

《醫學啟蒙》卷三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陳皮1兩(洗),青皮5錢(醋炒),神曲5錢(炒),麥芽5錢(炒),檳榔5錢,木香3錢,黃連5錢(姜外炒),使君肉5錢(煨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脾虛疳積,面黃體瘦,飲食減少,身熱肚大,或瀉且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飴為丸,如芡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米湯化下;10歲者2丸,冬月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啟蒙》卷三。

《攝生秘剖》卷三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黃連(制)5錢,蘆薈5錢,青皮(去瓤,炒)5錢,陳皮(炒)5錢,麥芽(炒)5錢,三稜(炒)5錢,莪術(制)5錢,肉果5錢,檳榔5錢,白豆蔻5錢,使君子5錢,沉香5錢,木香1兩,蛤蟆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神曲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秘剖》卷三。

《顧氏醫徑》卷五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朮、炙草、陳皮、青皮、山藥、蓮肉、當歸、白芍、使君、神曲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證。

使用方法

先取五疳丸或丹溪集聖丸,再用肥兒丸以善後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顧氏醫徑》卷五。

《玉案》卷六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黑蟬(以大者,不拘幾隻,放深缸中,取糞坑內蛆淘淨,倒其缸內,任從自食,待5日瀉出糞水取起,倒掛陰乾,炙脆為本)3兩,人參1兩,白朮1兩5錢,砂仁1兩5錢,使君子肉1兩5錢,山楂肉1兩5錢,宣黃連8錢,胡黃連8錢,白茯苓8錢,蘆薈8錢,蓮子8錢。

功效主治

疳積,肌肉消瘦,肚大筋青,飲食不思,或洩瀉口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陳米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米飲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案》卷六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八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胡黃連5錢,神曲(炒)5錢,麥糵5錢,檳榔3錢,木香2錢,肉豆蔻(面裹煨)2錢半,使君子肉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蟲積,面黃肌瘦,肚大腹脹,食少痞積,口臭餐泥,腹痛洩瀉,或後項有物如彈子。小兒腦後項邊有物如彈子大,按之轉動,軟而不痛,名無辜疳。脾疳痞積,黃瘦口穢,蟲積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蒸餅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用米飲食遠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八。

《便覽》卷四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胡黃連1兩,使君子肉1兩,黃連、檳榔、龍膽草、訶子肉、肉豆蔻(煨)、蕪荑、蘆薈、阿魏、銀柴胡。

功效主治

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豬膽汁打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20-30丸,燈心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便覽》卷四。

《幼科發揮》卷三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朮、白茯苓、炙甘草、陳皮、青皮、山藥、蓮肉、當歸、川芎、使君子。

功效主治

疳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神曲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米飲送下,或米飲調末服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發揮》卷三。

《嬰童百問》卷八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三稜(煨)4錢,蓬術(煨)4錢,川楝子4錢,龍膽草4錢,黃連4錢,柴胡半兩,地骨皮半兩,枳殼(麩炒)3錢,麥糵3錢,當歸3錢,白蕪荑2錢,蘆薈1錢,木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因缺乳,食肉太早,或患臟腑胃虛所致疳,黃瘦,肚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神曲糊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嬰童百問》卷八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五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蘆薈(另研)3錢,胡黃連3錢,炒曲4錢,黃連半兩,白朮半兩,山楂(炒)半兩,蕪荑(炒)3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蘆薈末和勻,豬膽汁為丸,如慄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0丸,食前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九引《經效良方》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半兩,川楝子(去核)半兩,青皮1兩,陳皮1兩,使君子(去皮殼)1兩,麥芽3分,黃連3分,蕪荑3分,三稜3分,莪術3分,巴豆10粒(去皮膜)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三稜、莪術、陳皮、青皮、神曲、麥芽同巴豆慢火炒少時,急傾,將使君子、川楝肉、黃連、蕪荑都一處以厚紙緊裹,延半個時辰,候冷,揀出巴豆8粒,止留2粒,研細末,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九引《經效良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九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青皮(去白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三稜(炮)5錢,莪術5錢,神曲5錢,麥芽5錢,巴豆15粒(去皮,作2片。上銼,將巴豆同炒少時,傾去巴豆不用),川楝肉5錢,使君子1兩,黃連3錢,蕪荑3錢,胡黃連5錢,蘆薈3錢,青黛末3錢,蛤蟆(去足,燒灰)3錢。

功效主治

肥熱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一處入銚內,再用巴豆微炒,去巴豆不用,和前藥同為末,麵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九。

《玉機微義》卷五十: 肥兒丸

配方組成

使君子肉2兩,蘿蔔子2兩,小紅棗肉1兩,糖球子(末)1兩,飛羅面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,腹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取好黃土和作一爐墩子,內底下蘿蔔片鋪一層,次將使君子肉鋪在當中,次又鋪蘿白一層,上安棗肉蓋於上,以泥封固其外,以炭火煅至內三物熟爛了取出,以飛面球子末和勻,為丸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機微義》卷五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