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黃膏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六九引《施圓端效方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信1錢半,巴豆仁2錢,雄黃2錢,大黃3錢,黃芩3錢,黃連3錢,硫黃3錢,黃柏4錢。

功效主治

惡疥癬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好油,煮巴豆焦黑,去巴豆不用,加黃蠟4錢,作面油。

使用方法

量稀稠,調擦疥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六九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中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黃2錢半,硃砂3錢,鬱金3錢,腦子1錢,甘草1錢,牡丹皮3錢。

功效主治

熱入血室,發狂不認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皂子大。新汲水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綠豆粉2兩,牛黃1錢(另研),腦子少許,甜消3錢,甘草末半錢,硼砂2分半,一方硃砂半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和勻,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,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或半丸,薄荷湯磨化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四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雄黃、天竺黃、甘草(炙)、白茯苓、龍腦、鬱金、硃砂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生蜜為丸,如皂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1歲1丸,看大小,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幼幼新書·拾遺方》引茅先生方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川鬱金半兩(皂角3寸,巴豆7粒、水1碗煮),馬牙消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硃砂1錢,硼砂1分,寒水石1分,腦,麝隨意。

功效主治

膈熱及諸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膏,每服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麥門冬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·拾遺方》引茅先生方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莊氏家傳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黃少許,腦少許,麝少許,馬牙消1錢,甘草(炙)半兩,雄黃半兩,川大黃1兩,鬱金1兩(3味並漿水煮)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新水磨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九引《莊氏家傳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吉氏家傳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黃半字,棘岡子70個(去殼),生硃砂半錢,輕粉1錢匕。

功效主治

慢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棘岡了肉研為膏,丸如芥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芥菜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七引張渙方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黃1分,牡蠣(燒)1分,人參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啼哭驚叫,面赤口乾,狀如祟,即非夜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次入飛辰砂、雄黃各1分,龍腦半錢,煉蜜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雞頭子大半粒至1粒,薄荷湯化下,乳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七引張渙方。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雄黃小棗大(用獨莖蘿蔔根水並醋,共大盞煮盡),甘草末3錢,甜消3錢,硃砂半錢匕,龍腦1錢匕,寒水石(研細)5錢匕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熱,小兒傷風溫壯熱引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和為劑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皂子大,食後薄荷湯溫化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
《局方》卷十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蛤粉(研飛)200兩,牙消(枯研)10兩,硃砂(研飛)10兩,人參25兩,雄黃(研飛)75兩,龍腦(研)4兩,甘草(爁)50兩,金箔200片,銀箔200片(為衣),牛黃2兩(別研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搜和,每1兩8錢作20丸,以金箔、銀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1歲兒每服如綠豆大,食後薄荷溫水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引《衛生家寶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鬱金1錢,天南星1錢,粉霜1錢,巴豆7粒(連殼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芥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週歲每服4丸,薄荷湯送下,1日2次,食後、臨臥時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四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雄黃7兩半,硃砂1兩,蛤粉7兩半,人參5兩,茯苓5兩,甘草2兩半,龍腦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每1兩作30丸。

使用方法

1歲兒每服半丸,臨臥米飲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四。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雄黃(研)1分,甘草末1分,川甜消1分,寒水石(生飛研)1兩,腦子1錢,綠豆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發熱及傷風疳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和勻,煉蜜和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皂子大,食後薄荷水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二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膽南星(用黃枯牛膽,臘月粉南星修合,風乾,隔1年用。牛膽須入2-3次者佳)2錢半,全蠍(去毒,炒)2錢半,蟬蛻(去足)2錢半,殭蠶(去絲嘴,炒)1錢半,白附子1錢半,防風1錢半,天麻(煨)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癇迷悶,抽掣涎潮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蒸棗(去皮核、取肉)研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食遠用荊芥、生薑同煎湯研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二。

《醫級》卷九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黃3錢,膽星3錢,丹皮3錢,琥珀3錢,鬱金3錢,硃砂3錢,蠍尾21條,冰片3分,麝香3分,甘草5分,竹瀝7分,薑汁3分。

功效主治

時感屆期,熱入血室,昏亂躁擾,痰瘀結滯,譫狂不省人事,遺尿厥痙。

炮製方法

前十味,為極細末,用瀝、汁調研作丸,如黃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鉤藤湯調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九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靈苑方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黃1分,硃砂半兩,雄黃半兩,黃芩半兩,山梔仁半兩,栝樓根半兩,白藥子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天竺黃半兩,馬牙消1兩,鬱金(皂角水浸三宿,煮軟、切,焙乾)1兩,川大黃(飯上蒸3次)1兩,麝1錢,腦子1錢。

功效主治

類驚積熱,心悶煩躁,赤眼口瘡,壯熱,大小便秘,或生瘡癬,咳嗽頑涎,睡臥驚叫,手足搐搦,急慢驚風,渴、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白沙蜜煉熱,搗為錠。

使用方法

服1黑豆許,金銀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靈苑方》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三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蠍尾49枚,巴豆肉(去油膜)1錢半,梅花腦半匙,辰砂(研)2錢,鬱金3錢(皂角水煮),牛黃少許,麝香1匙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壯熱。此熱涎內蓄,風邪外感。咽喉涎響,或不省人事,或左右手偏搐,或唇口眼鼻顫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匙,以蜜水調下。量兒虛實用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三。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黃3錢,犀角1錢,赤芍1錢,防風2錢,菊花2錢,天竹黃5分,佛面金5張,佛面銀5張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雙眼通睛呆轉,欲看東則見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丸,薄荷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闡微》卷三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三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4兩(煅,出火毒),雄黃1兩(水飛),山梔子仁1錢半,甘草1分(炙),牙消1兩,鉛白霜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溫壯風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麝香少許,煉蜜和旋。

使用方法

取皂子許,乳食後薄荷水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三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牛膽南星2錢半,川黃連(薑汁炒)2錢半,全蠍(洗,炙)2錢半,蟬蛻(去足)2錢半,殭蠶(炒)1錢半,白附子1錢半,防風1錢半,明天麻(煨)1錢半,木香1錢,麝香5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蒸棗(去皮核、取肉)研成膏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食遠荊芥、生薑湯研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下。

《嬰童百問》卷六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蠍尾49枚,巴豆(去殼)1枚半(不去油),梅花腦半字,辰砂(研)2錢,鬱金3錢(以皂角水煮過),牛黃少許,麝香1字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天釣驚風。熱極,胸膈久積驚涎,忽被風邪所觸,手足搐搦,面唇紅赤,咽喉痰響,渾身頭額壯熱,喚問不知,不省人事,或只左手左腳偏搐,或只右手右腳偏搐,或只唇口眼鼻顫搐,多肚腹緊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不得針灸。或有是疾服藥稍退,忌兩日不可見風。

使用方法

週歲服半字,3-4歲1字,用蜜熟水1-2分調勻灌下;或薄荷湯亦可。仍觀孩兒身體肥瘦,臟腑虛實,及病勢輕重,則加減藥。服藥後良久,壓下痰涎,疎去風氣,當宣瀉兩三行,其瀉出如雞子白是應效,或胸膈痰涎壅盛痞滿,服此藥宜吐風痰,亦為美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嬰童百問》卷六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五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真牛黃(研)1分,煅過壯蠣粉1分,硃砂(研,水飛)1分,雄黃(研,飛)1分,人參(去蘆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龍腦半分(研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啼。兒睡著時,忽然乍驚哭而覺,面赤口乾,乃風熱邪氣乘心臟而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拌勻,煉蜜和膏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粒或1粒,乳食後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二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1分,蠍1分,鬱金1分,雄黃1分,蟬蛻60個,膩粉半錢,巴豆肉1分(水浸一宿)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天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入腦、麝各少許,煉蜜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皂子大,薄荷冷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二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六引《保嬰集驗名方》: 牛黃膏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5錢,甘草(炙)5錢,蛤粉(水飛)7錢,龍腦(另研)半錢,雄黃(水飛)7錢半,寒水石(煅)5錢,牙消(枯)1錢,硃砂(水飛)5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風咳嗽,痰涎窒塞,咽膈不利,精神昏憒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人參、甘草為細末,入飛研藥令勻,煉蜜為丸,每兩作30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1歲兒服半丸,煎薄荷湯化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六引《保嬰集驗名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