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蓯蓉散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),石斛3分(去根,銼),枸杞子1兩,遠志半兩(去心),續斷3分,原蠶蛾3分(微炒)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研為末)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羸損,陰痿,精氣乏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用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半(酒浸,去皴皮,微炙),石斛1兩(去根),五味子1兩,黃耆1兩(銼),丹參2兩,牛膝1兩(去苗),肉桂2兩(去粗皮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人參1兩(去蘆頭),沉香1兩,白茯苓1兩,石南1兩,杜仲1兩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,熟乾地黃1兩,磁石2兩(搗碎,水淘去赤汁,以絹包之)。

功效主治

腎氣不足,體重嗜臥,骨節痠疼,目暗耳鳴,多恐喜唾,腰背強痛,小腹滿急,食飲無味,心懸少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6分,去滓,空心及晚食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,幹差半兩(炮裂,銼),地脈3分,菟絲子3分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巴戟1兩,遠志1兩(去心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甘草1兩(多微赤,銼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石韋1兩(去心),白芍藥1兩,桂心1兩,芎1兩,熟乾地黃2兩,山茱萸1兩,五味子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茯苓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癰經年不愈,膿血出過多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用荊芥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。

《雞峰》卷七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,麋茸1兩,牛膝1兩,石斛1兩,遠志1兩,菟絲子1兩,石龍芮3分,雄蠶蛾半兩,五味子1兩,蛇床子1兩,天雄1兩,巴戟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損,精氣衰竭,陽道萎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五味子3分,韭子1兩(微炒),熟乾地黃1兩,蛇床子1兩,續斷3分,車前子3分,當歸3分,天雄3分(炮裂,去皮臍),桑螵蛸1兩(微炒),天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白石英1兩(細研,水飛過),白龍骨3分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菟絲子1兩(酒浸1宿,曬乾,別搗為末),磁石1兩(須醋淬7遍,搗碎,細研,水飛過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小便餘瀝,或黃或白,莖中疼痛,囊下溼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用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利去粗皮,炙令幹),黃耆1兩(銼),五加皮3分,牡蠣粉、熟乾地黃1兩,枸杞子1兩,白茯苓1兩,石斛1兩(去根),五味子半兩,當歸1兩,白朮1兩,牛膝1兩(去苗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盜汗,四肢無力,腰腳冷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,熟乾地黃1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黃耆1兩(銼),白茯苓1兩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牛膝1兩(去苗),白朮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桂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傷憊,四肢羸瘦,腰膝無力,不能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,菟絲子1兩(酒浸1宿,焙乾,別搗),牛膝1兩(去苗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杜仲1兩(去粗皮,炙令黃,銼),白茯苓1兩,防風3分(去蘆頭),桂心3分,巴戟3分,續斷3分,枸杞子3分,五味子半兩,蛇床子半兩,山茱萸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2兩(酒浸1日,颳去皴皮,炙幹),菟絲子1兩半(酒浸3宿,曬乾,別搗),鍾乳粉2兩,蛇床子1兩,遠志1兩(去心),續斷1兩,天雄1兩(炮裂,去皮臍),鹿茸2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石龍芮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損,精氣衰竭,陽道萎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,熟乾地黃1兩,白茯苓3分,白芍藥半兩,桂心半兩,牛膝3分(去苗),麥門冬1兩(去心),白石英1兩(細研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黃耆1兩(銼),牡蠣1兩(燒為粉),磁石1兩(搗碎,水淘去赤汁),五味子3分,人參3分(去蘆頭),續斷3分,萆薢半兩(銼),地骨皮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渴後,下元虛乏,日漸羸瘦,四肢無力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用獖豬腎1對,切去脂膜,先以水1大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入藥5錢,加生薑1分,薤白3莖,煎至5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: 肉蓯蓉散

配方組成

肉蓯蓉4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,白芍藥4兩,甘草4兩(炙微赤,銼),乾薑2兩(炮裂,銼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川椒3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桂心1兩,黃芩1兩,白及1兩,黃耆1兩(銼),吳茱萸1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人參1兩(去蘆頭)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炙香熟)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出血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