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柴胡、當歸、川芎、藁本、細辛、黃芩(酒炒)、甘菊花、蔓荊子。
小兒痘後出外,傷於風熱,忽頭腫,兩目不開者。
加生薑,水煎服。
《痘科類編釋意》卷三。
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葛根、荊芥、木通。
遺尿而外有表邪者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羌活(去蘆頭)3兩,防風(去叉)4兩,桔梗3兩,柴胡(去苗)1兩半,敗醬3兩,桂(去粗皮)1兩半,大黃(銼)2兩,羚羊角(鎊屑)1兩。
產後腹中堅硬,兩脅滿脹,手足厥冷,心中煩熱,引飲乾嘔,關節勞痙中風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,空腹溫服,相次再服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一。
羌活1兩,防風1兩,川芎1兩,藁本1兩,當歸1兩,芍藥1兩,甘草1兩,地榆2兩,華細辛2兩。
破傷風,邪初傳在表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-7錢,水1盞半,同煎至7分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、陳皮。
溼溫痠軟,頭痛項強,骨節煩疼,兩脛逆冷,為太陽表症者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蒼朮、川芎、甘草。
風溼傷太陽,發熱發黃,脈浮無汗。
《傷寒大白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