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勝溼湯

《金鑑》卷四十三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防風通氣湯,附子。

功效主治

寒溼重著腰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三。
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黃柏、澤瀉、茯苓、廣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相持,身體疼痛,不能轉側;風溼相搏,身腫身痛,小便不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蒼朮、防風、白朮、澤瀉、白茯苓、廣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寒溼傷於太陽,筋攣,左脈浮緊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四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7分,獨活7分,防風5分,升麻5分,柴胡5分,藁本1錢,蒼朮1錢,川芎8分,蔓荊子8分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相搏,一身盡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一劑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四。

《扶壽精方》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半,獨活1錢半,炙甘草1錢,南川芎1錢,藁本1錢,蔓荊子1錢,防風1錢,酒炒黃芩1錢,米泔蒼朮1錢。

功效主治

溼痰結聚,中有實熱,背惡寒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1劑。水煎,食遠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扶壽精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七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炙甘草3分,黃耆7分,生甘草5分,生黃芩3分,酒黃芩3分,人參2分,羌活2分,防風2分,藁本2分,獨活2分,蔓荊子2分,川芎2分,細辛半錢,升麻半錢,柴胡半錢,薄荷1分。

功效主治

真氣已虧,胃中火盛,汗出不休;或陰中之陽、陽中之陰俱衰,胃中真氣已竭,陰火亦衰,無汗皮燥,甚者溼衰燥旺,四時無汗。

使用方法

上作1服。水2大盞,煎至1盞半,入細辛以下較清四味,再上火煎至1盞,去滓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七。

《內外傷辨》卷中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,獨活1錢,藁本5分,防風5分,甘草(炙)5分,川芎5分,蔓荊子3分。

功效主治

外傷於溼,鬱於太陽,肩背痛,脊痛項強,或一身盡痛,或身重不能轉側,脈浮;邪在少陽、厥陰,臥而多驚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都作1服。水2盞,煎至1盞,空心食前去滓大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內外傷辨》卷中。

《一盤珠》卷一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川芎、蒼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上衝,頭重如裹,似有物蒙之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為引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一盤珠》卷一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蒼朮、川芎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、黃柏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痠軟,頭痛身痛,不能轉側,症兼太陽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
《壽世保元》卷二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,獨活1錢,藁本5分,防風5分,蔓荊子2分,川芎2分,甘草5分,白朮1錢,防己1錢,黃耆1錢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受溼,身重倦怠好臥,背脊痛,項強似折,頂似拔,上衝頭痛,及足太陽經不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一劑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世保元》卷二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防風、羌活、柴胡、白芷、川芎、蒼朮、黃芩。

功效主治

身腫,溼熱在表,宜汗之症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三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七: 羌活勝溼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蒼朮、甘草、黃連、黃柏、澤瀉、豬苓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腰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