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角膏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 犀角膏

配方組成

當歸1兩,川芎1兩,黃耆1兩,白芷1兩,白蘞1兩,杏仁1兩,木鱉子1兩,官桂1兩,乳香1兩,沒藥1兩,亂髮灰5錢,黃丹、清油5斤。

功效主治

五發、惡瘡,結核、瘰癧、疳瘻、疽痔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銼,於油內先浸1宿,於木炭火上熬至白芷、杏仁焦,濾去滓,澄清再煎,油沸下丹,以溼柳木簞子不住攪旋,滴藥在水中,如珠不散,出火,候一時辰,下乳香、沒藥、發灰攪勻,於瓷盒內收。

使用方法

依常法攤用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: 犀角膏

配方組成

犀角末半兩,秦艽(去苗土)2兩,黃連(去須)1兩,滑石(碎)1兩,馬牙消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出油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赤眼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和勻,以沙糖水入藥一處熬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皂子大,沸湯化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八: 犀角膏

配方組成

犀角6分,羚羊角6分,玄參6分,續斷6分,大黃6分,白蘞6分,射干6分,白芷6分,黃芩6分,麻黃(去節)6分,升麻10分,梔子仁20枚,薤白5升,具藍8分(大藍亦可),蛇銜(切)1升,寒水石12分,慎火草(切)1升。

功效主治

熱毒風併發背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,以竹瀝3升,生地黃汁5合,漬藥1宿,納豬脂3升,微火上煎十上十下,候白芷黃,膏成去滓。

使用方法

塗病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八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仙人冰鑑》: 犀角膏

配方組成

犀角1分,天南星1個,幹蠍1錢,白殭蠶(炒)1錢,鐵粉1錢,巴豆3-7粒,白附子(生用)2個,輕粉少許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驚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末,研勻,用蜜煉成膏,丸如黑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仙人冰鑑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: 犀角膏

配方組成

犀角屑2兩,石長生1兩,苦參3兩,藍實3兩,芎1兩,赤芍藥1兩,絡石1兩,白蘞1兩,半夏1兩,連翹1兩,商陸1兩,玄參1兩,桑寄生2兩,酥3兩,川消石3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毒腫,不問大小,焮熱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細銼,以臘月豬脂煉成者3斤入藥,以文火同煎,候白蘞黃赤色,以布絞去滓,拭淨鐺,重煎,下酥、消石,添火煉之,不得絕急,候如稀餳,又以綿濾,納瓷器中盛。

使用方法

於軟帛上攤貼,1日換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三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八: 犀角膏

配方組成

犀角1錢,琥珀1錢,人參2錢,茯神2錢,辰砂2錢,棗仁2錢,冰片2分半(另研)。

功效主治

臀癰。熱毒上攻,咽喉口舌生瘡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調成膏,瓷瓶收貯。

注意事項

潰後不宜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彈子大,麥門冬湯化下,1日5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: 犀角膏

配方組成

犀角(鎊屑)2兩,升麻2兩,山梔子(去皮生用)2兩,黃芩(去黑心)2兩,芍藥2兩,芒消2兩,連翹2兩,大黃(銼,生用)2兩,蛇銜草2兩,白蘞(生用)2兩,玄參(黑堅者)3兩,蒴藋(切)4兩,幹藍葉(生用)1兩半,生地黃10兩(研絞取汁),漏蘆(去蘆頭,生用)2兩半,豬脂4斤(不入水者,別煎)。

功效主治

熱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如麻豆大,與地黃汁相和,經宿,別煎豬脂,濾去筋膜停溫,入諸藥,以微火煎半日,去滓膏成,用瓷盒盛。

使用方法

以故帛塗膏貼腫處,及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