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肝散

《文堂集驗方》卷三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谷精草5錢,胡黃連2錢,甘草5分,地骨皮5錢,蘆薈3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受疳者,小便不通,口乾舌爛,牙臭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羊肝1具,竹刀剖開一縫,將藥末5分入肝內,用線捆好,砂鍋內煮肝熟為度。

使用方法

隨時服7日,頻服即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文堂集驗方》卷三。

《便覽》卷一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青葙子1錢,黃菊花1錢半,黃連2錢,黃芩1錢半,蒼朮3錢,白朮2錢,梔子2錢,羌活1錢半,蟬殼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大人、小兒癖疾傷眼,及諸眼疾。

使用方法

如無羊肝,豬肝亦可,將肝用竹刀劈開,去筋膜,摻藥末在內,每肝1具,用淨藥1兩5錢,布裹,新砂鍋米泔水懸胎煮熟,任意食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便覽》卷一。

《仙拈集》卷三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羊肝1具(不見水,以皮消揉去血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雀目。

炮製方法

竹刀剖開,入谷精草1撮,砂鍋蒸熟。

使用方法

任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三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二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青羊肝(去筋膜,切韭葉厚片)1具,人參、羌活、白朮(土炒)、蛤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熱上攻於眼,故發時癢澀赤爛,眼胞腫疼,白睛生翳,漸漸遮滿,不時流淚,羞明閉目,日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令勻聽用。

使用方法

將藥置荷葉上,如錢厚一層,鋪肝一層包固,外以新青布包裹蒸熟,任兒食之。如不食者,及夏月恐腐壞,則曬乾為末,早、晚白湯調服。服完再合,以好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二。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《聖惠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)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縮砂仁、白芍藥、良姜(切,炒)、厚朴(姜制)、橘皮、胡椒半兩,破故紙3錢,丁香3錢,白朮3錢,木香3錢,吳茱萸(湯洗7次,焙)3錢,肉豆蔻3錢,官桂3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虛百損,五勞七傷,年深洩痢,久作滑腸,心腹痞悶,塊癥疼硬,下虛上熱,口瘡燥渴,一切陰盛陽虛之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羊肝3兩,薄批開,摻藥2錢半,鋪蔥絲一重,卷定麻扎,精火炙熟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1劑,分3-5次細嚼,食前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《聖惠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)。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蟬蛻末。

功效主治

瘡疹入眼成翳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錢,羊子肝湯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四引《德生堂方》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谷精草5錢,甘菊花1兩,木賊1錢半,甘草3錢,黃連3錢。

功效主治

翳膜攀睛,赤爛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羊肝1塊切開,入藥末在內,炙熱,食後啖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四引《德生堂方》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十三: 羊肝散

配方組成

縮砂1兩(去皮),肉豆蔻半兩(去殼)。

功效主治

休息痢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羊肝半具,細切拌藥,以溼紙3-5重裹上,更以面裹,用慢火燒令熟,去面並紙,入軟飯搗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