絳礬丸

《中國內科醫鑑》後篇: 絳礬丸

配方組成

絳礬、厚朴、橘皮、三稜、莪術、黃連、苦辛、術、甘草、水莎。

功效主治

黃疸。

炮製方法

用醋糊為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國內科醫鑑》後篇。

《重訂廣溫熱論》卷二: 絳礬丸

配方組成

皂礬5錢(面裹燒紅),杜蒼朮5錢,真川樸8錢,廣皮6錢,炒焦甘草3錢。

功效主治

溼遏熱伏,發為陰黃,黃而昏暗,如燻黃色,而無煩渴熱象者。溼熱黃胖,脫力勞傷,腹脹腸紅,食積痞塊,腿足浮腫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煮紅棗肉為小丸,姜半夏粉1兩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忌食茶麵,孕婦忌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半或2錢,淡薑湯送下,每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重訂廣溫熱論》卷二。

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: 絳礬丸

配方組成

絳礬6兩,厚朴3兩,白朮(炒焦)3兩,茯苓3兩,枳殼(炒焦)2兩,茅術(炒焦)2兩,廣皮2兩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腸紅,脫力勞傷,黃病腹脹,腿足浮腫,食積痞塊,瘧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米湯泛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熟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