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辛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(去苗葉)、草烏尖、乳香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齒疼痛,及蚛牙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熔黃蠟和捻作細條。

使用方法

臨使時,旋於火上丸。塞蚛牙孔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烏頭半兩,藁本半兩,川芎半兩,細辛半兩,甘草1分。

功效主治

頭痛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石膏半斤研細,入甘鍋子內,大火煅過,飛去石末,滴石膏水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茶、酒任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(去苗葉,洗,焙)3分,天南星(漿水煮透,切,焙乾)4兩,白附子(生用)1兩半,芎2兩,甘菊花1兩,好墨半兩,由跋(炮)2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,咽膈不利,頭目昏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食後、臨臥以荊芥湯送下;或茶清送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
《仙拈集》卷二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1分,石菖蒲1分,木通1分,麝香1厘。

功效主治

耳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棉裹塞耳中。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(去苗葉)2兩,五味子1兩半,熟乾地黃(焙)1兩半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地骨皮1兩,山芋1兩,防風(去叉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目衝風淚出。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鹽湯送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(去苗葉)1兩,芍藥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)1兩,人參1兩,白朮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乾薑(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厥疝冷逆,攻心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稀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米飲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半兩,桂心3分,甜葶藶半兩(隔紙炒令紫色)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黃芩半兩,甘遂半兩(煨微黃),芫花半兩(醋拌炒令幹),漢防己半兩,赤茯苓3分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白朮3分,澤瀉3分,杏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痰冷癖飲,上氣喘滿,四肢浮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,1日3次。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半兩,黃連半兩(去須),蕤仁2兩(湯浸,去赤皮),蘆薈半兩,桑根白皮1兩(銼),甜葶藶1兩(隔紙炒令紫色),龍腦1錢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眼赤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加龍腦同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溫漿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二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通草半兩,辛夷半兩,細辛1兩,甘遂(一作甘草)1兩,桂心1兩,芎1兩,附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鼻塞腦冷,流清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蜜為丸,如大麻子大,稍加微覺小痛,搗姜為丸即愈,用白狗膽汁和之更佳。

使用方法

綿裹納鼻中,密封塞,勿令氣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六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: 細辛丸

配方組成

細辛2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熬)2兩,澤瀉2兩,乾薑2兩,白朮2兩,茯苓2兩,桂心2兩,甘草(炙)2兩,附子(炮,去皮)5分,蜀椒(去目閉口者,汗)5分,大黃5分,木防己5分,芫花1兩,甘遂1兩。

功效主治

冷熱不調,痰結胸中強飲,百處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別治杏仁如脂,合搗百杵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以酒送下,1日2次,不能者如大豆2丸,以知為度。飲家困於痰澼,服藥患困者,參服此丸,暨相發助,又不令越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