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枳殼丸

《瑞竹堂方》卷一: 木香枳殼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枳殼1兩(炒,去瓤),檳榔1兩,半夏1兩(湯浸7次),青皮1兩(去瓤),陳皮1兩(去白),白茯苓(去皮)1兩,白朮(煨)1兩半,京三稜3兩3錢(煨),廣荗(煨)3兩3錢,黑牽牛(微炒,取末)3兩,人參半兩,神曲半兩(微炒),大麥櫱半兩(微炒),枳實(炒)半兩,乾薑(炒)7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焦氣澀,胸膈痞悶,飲食遲化,四肢睏倦,嘔吐噁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食後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瑞竹堂方》卷一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三引《經驗秘方》: 木香枳殼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5錢,枳殼5錢(去瓤,麩炒),枳實5錢(去心,麩炒),青皮5錢(去瓤),陳皮5錢(去白),京三稜5錢(溼紙裹煨),廣術5錢(炮),玄胡索5錢,香附子5錢(炒,去毛),檳榔(去皮臍)5錢,牽牛4兩(取頭末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停飲不散,一切所傷,心腹閉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薑汁打稀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一三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: 木香枳殼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2兩,商枳殼(麩炒,去瓤),黃耆4兩,熟乾地黃4兩,當歸4兩,防風4兩,槐角子1斤(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痔疾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清米飲送下;溫酒亦得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聖惠》: 木香枳殼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5錢,檳榔5錢,陳皮(去白)5錢,黃連(去須)5錢,蓬術(煨)5錢,當歸(去蘆)5錢,枳殼(去瓤,炒)5錢,青皮5錢,黃柏1兩半,香附子(去毛,麩炒)1兩半,黑牽牛(頭末)2兩。

功效主治

痢疾裡急後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或70丸,薑湯送下。若有瘡毒,急服100-200丸,看人虛實加減服之。但利5-7行,立消腫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聖惠》。

《類證治裁》卷三: 木香枳殼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2兩,黑醜2兩,茯苓1兩,白朮1兩,厚朴1兩,半夏曲1兩,人參1兩,木香1兩,青皮1兩,陳皮1兩,檳榔1兩,神曲1兩,三稜1兩,蓬術1兩,麥芽1兩。

功效主治

積聚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汁打糊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類證治裁》卷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