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蘇湯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桑根白皮(銼)1兩,大腹2枚(去皮子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痰壅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煎至7分,去滓,入童便2合,煎1-2沸,溫服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
《醫統》卷十一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子(炒)1錢,半夏(制)1錢,陳皮(去白)1錢,桂心5分,人參5分,白朮5分,甘草2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痺。心膈病塞,上氣不下。

使用方法

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大棗2枚,煎7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十一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蘇葉1錢半,白芍1錢半(酒炒),當歸3錢,阿膠3錢(糯粉炒),人參1錢半,丹參1錢半,甘草5分(炙),蘇梗3錢,大棗3枚。

功效主治

懷妊二月,脈微滑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去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八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四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、杏仁泥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索粉積,食之失度而成積,胸膈間若有所梗者。

使用方法

濃煎湯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莖葉1兩半,吳茱萸(湯浸去涎,炒黃)1分,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衝心,悶亂不識人,嘔逆,飲食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入童便1合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二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莖葉3兩,白前1兩,桑根白皮2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上氣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。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五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二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二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莖葉2兩,青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。

功效主治

卒短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大盞,加大棗7枚,煎至1大盞,去滓,分溫3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四十二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葉1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,焙)1兩半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2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四。

《外臺》卷十九引《蘇恭方》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莖1兩,甘草(炙)1兩半,橘皮1兩半,生薑3兩,檳榔5枚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腫滿,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5升,煮取2升,分3服,相去10裡久。若能長服之,永令氣消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十九引《蘇恭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廣濟方》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1握,訶黎勒皮8分,當歸8分,生薑8分,人參6分,檳榔10顆,生地黃汁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氣發心腹脹滿,兩脅氣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蕪荑、生菜、熱面、炙肉、魚、蒜、粘食、陳臭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6升,煮6味,取2升,絞去滓,下地黃汁,分溫3服,別如人行4-5裡,溫進1服,利2-3行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廣濟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莖葉(銼)1兩,人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咳逆短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。去滓溫服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葉1兩半(銼)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肺氣,不問冷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半分(拍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,空腹溫服,日晚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
《四聖懸樞》卷二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蘇葉3錢,桂枝3錢,杏仁3錢,甘草3錢(炙)。

功效主治

一日太陽寒疫,頭痛、發熱、惡寒者。

使用方法

流水煎大半杯,熱服。覆衣取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四聖懸樞》卷二。

《窮鄉便方》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木香5分,木通5分,人參5分,蘇子5分,檳榔5分,厚朴7分,半夏7分,甘草2分,草果仁2分,陳皮8分,白朮2錢,赤茯苓6分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窮鄉便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四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莖葉1兩,藿香葉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人參1兩,桔梗(炒)1兩,葛根1兩,丁香枝杖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焦有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。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四。

《局方》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卷十: 紫蘇湯

配方組成

紫蘇葉6斤,烏梅(去核,微炒)9斤,甘草(炒)10斤,杏仁(去皮尖,麩炒,別搗)3斤,炒鹽10斤。

功效主治

心胸煩悶,口乾多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沸湯點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卷十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