積氣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: 積氣丸

配方組成

桂(去粗皮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丹砂(研)4兩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)1兩半,巴豆(去皮心膜,壓出油)100枚,京三稜(煨,銼)1兩,乾漆(炒煙出)1兩,鱉甲(去裙襴,醋炙)1兩,碗砂(研)2兩,大黃(生用)1兩,麝香(研)1兩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積聚,心腹脹滿,宿食不消,(疒丂)刺疼痛,噁心嘔吐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先以好醋1升,熬成膏,和前藥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食後煎木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二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: 積氣丸

配方組成

大戟半兩,龍膽半兩,木香半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,研)1兩,代赭(煅,醋淬)1兩,赤石脂(水飛,研)1兩,巴豆(去皮心膜,研,出油)1錢1字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積滯,痰逆噁心,吐瀉霍亂,膈氣痞滿,脅肋積塊,胸膈膨悶,嘔噦心疼,洩瀉下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合為極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陰乾,經十日方可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木香湯送下;溫湯熱水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: 積氣丸

配方組成

代赭石(煅,醋淬,研)1兩,礞石(研)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硇砂(研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青橘皮(去白,焙)半兩,胡椒49粒,巴豆(去皮心膜,研)4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積滯,痰逆噁心,霍亂吐瀉,膈氣痞滿,脅肋積塊,胸膈膨悶,嘔噦心疼,洩利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8味,4味為末,與4味研者和勻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3丸,食後以木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。

《局方》卷三: 積氣丸

配方組成

巴豆100個(去皮心膜,出油,取霜3錢),桃仁(去皮尖,麩炒,別研)1兩半,附子(炮,去皮臍)4兩,米醋5升(以硇砂、大黃同用慢火熬成膏),大黃(面裹,煨,去面,為末)1兩,乾漆(炒焦)1兩,木香1兩,鱉甲(醋炙黃)1兩,三稜(煨,乘熱搗碎)2兩,肉桂(去粗皮)2兩,硇砂(研)2兩,硃砂(研,飛)2錢半,麝香(別研)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陰陽不和,臟腑虛弱,寒冷之氣留滯於內,使氣積不散,胸脅支滿,食即氣噎,心腹膨脹,氣刺氣急,宿食不化,心腹引痛,噎氣吞酸,停飲浸漬,噁心嘔逆,癖塊疼痛,臟腑不調,飲食不進,往來寒熱,漸覺羸瘦,以致著床,面黃肌熱,精神困頓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研藥勻,醋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,硬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食後、臨臥炒生薑湯溫下,或木香湯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三引《博濟》: 積氣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半兩,乾薑(炮)1兩,硇砂半兩(以醋半盞化),巴豆半兩(去皮,不出油),川大黃1兩,附子1兩(去皮臍),官桂半兩,筒子漆1兩,荊三稜1兩,蓬莪荗1兩,芫花半兩(醋炒令黑),青橘皮(去白)半兩,細墨半兩,檳榔半兩,大戟半兩,肉豆蔻5個(去殼)。

功效主治

積年食氣癥塊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荊三稜、大黃2味為末,研巴豆令細,入醋1升半,煎此3味至半碗許,入硇砂,又同熬入醋面1匙成膏,入諸末,合和得所,再入醋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如食癥氣,用生薑、橘皮湯送下;本髒氣,茴香湯送下;赤白痢,二宜湯送下;婦人血氣,當歸酒送下;常服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三引《博濟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