稀涎散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九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款冬花5錢,杏仁5錢,瓜蔞5錢,麥冬5錢。

功效主治

痘至8-9日,毒存陽明,口內鎖緊,疼痛難嚥。

使用方法

用梨汁煎膏,加乳蜜緊煎數沸。先用薄荷湯漱口,後服此藥,時服幾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九。

《治痘全書》卷十四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山豆根、薄荷、熊膽、茶芽。

功效主治

口瘡。痘至七八朝,咽喉緊鎖疼痛;痘瘡靨不收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治痘全書》卷十四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引《濟生續方》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半夏14枚(大者,生,切片),豬牙皂角1條(炙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痰涎壅閉,或寒熱結胸,或中溼腫滿。

使用方法

上作1服,水2盞,煎1盞,去滓,加薑汁少許,溫服。不能咽,徐徐灌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引《濟生續方》。

《醫統》卷四十三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牙皂(炙,去皮弦)1錢,藜蘆5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分或1-2錢,漿水調下,牙關不開者灌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四十三。

《保嬰易知錄》卷下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蠍尾半錢,銅青半錢,硃砂1錢,膩粉1分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臍風已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,茶清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嬰易知錄》卷下。

《活人方》卷一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明礬1錢,枯礬1錢,牙皂(炙黃,去皮)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初起,痰涎潮湧,牙關緊閉,湯藥難進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錢,白滾湯調下。探吐浮痰則已,不宜多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方》卷一。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皂角、半夏、明礬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肢散涎潮,膈塞氣閉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白湯調服,即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豬牙皂角(不蛀者,去皮弦,炙)1兩,綠礬、藜蘆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膈實中滿,痰厥失音,牙關緊閉,如喪神守。哮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或1-2錢,斡開牙關,漿水調下灌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一: 稀涎散

配方組成

江子仁6粒(每粒分作兩半),牙皂3錢(切片),明礬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不語,牙關緊急,單蛾雙蛾。

炮製方法

先將礬化開,卻入2味攪勻,待礬枯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3分,吹入。諸病皆愈。痰涎壅盛者以5分,燈心湯下,喉中之痰逆上者即吐,膈間者即下。凡中風口噤不能開,用白鹽梅揩齒即能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