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曲丸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3兩,蒼朮1兩,陳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脘宿食留飲,酸蜇心痛,口吐清水,噯宿腐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生薑汁別煮神曲末為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入門》卷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六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(搗,炒黃)1兩,乾薑(炮)1兩半,白朮1兩半,人參1兩半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甘草(炙)1兩,大麥糵(炒黃)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黃,另研)1兩,桂(去粗皮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後脾胃虛冷,食不能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除杏仁外,為末,入杏仁同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,每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四六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七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5兩(水飛,去滓,熬成膏),神曲1兩(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腸風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將五靈脂熬成膏,入神曲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男子食後酒送下,婦人淡醋湯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

《千金》卷六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4兩,磁石2兩,光明砂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陰不足,心陽偏亢,眼目昏花,耳鳴耳聾,心悸失眠,癲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血物。

使用方法

飲服3丸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六。

《聖惠》卷五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1兩(微炒令黃色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檳榔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半兩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人參3分(去蘆頭),當歸3分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冷熱氣不和,心腹痛,脅肋氣滯,不思飲食,四肢少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生薑、橘皮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五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1兩(炒令微黃),胡椒1分,陳橘皮2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1兩,訶黎勒2兩(煨,用皮)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乾薑1兩(炮裂,銼),白朮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白豆蔻1兩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氣虛冷,脅助氣脹,不思飲食,四肢無力,睡恆不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膩、溼面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粥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3兩(炒微黃),白朮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高良薑1兩(銼),人參1兩(去蘆頭),吳茱萸1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訶黎勒1兩(煨,用皮),草豆蔻1兩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脾胃虛冷,飲食不消,腹脅氣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煎橘皮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4兩(炒微黃),麥糵半兩(炒微黃),厚朴2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桂心1兩,陳橘皮1兩半(湯浸,去白瓤,焙),訶黎勒皮1兩半,乾薑1兩(炮裂,銼),檳榔1兩。

功效主治

膈氣不下食,縱食不能消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3兩(搗碎,以醋少許拌炒微黃),肉蓯蓉1兩(酒漫1宿,銼,去皺皮,炙幹),虎脛骨2兩(塗酥,炙微黃),海桐皮1兩(銼),白殭蠶2兩(微炒),芎1兩,半夏1兩(湯浸7遍,去滑),紅藍花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折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溫酒送下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2兩,白朮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枳實1兩(麩炒微黃),訶黎勒皮1兩,桂心1兩,食茱萸1兩,木香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桔梗半兩(去蘆頭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,氣攻脾胃,腹脅氣滿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三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、蕪荑、吳茱萸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休息痢,日夜不止,腹內冷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熬,生薑自然汁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三。

《雞峰》卷十五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、大麥糵、生地黃、牛膝、桑耳1斤,白朮8兩,薑黃8兩,當歸14兩,桃仁12兩,杏仁12兩,生薑1斤,橘皮8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腹內冷癖血塊,虛脹,月經不調,瘦弱不能食,面無顏色,狀如傳屍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碎,於臼中以木杵之如泥,納瓶中,以物蓋之,封,勿令洩氣,蒸乾飯米中,飯熟出之,停屋下3日,開出曬乾為末。

注意事項

初服10日內,忌生冷、難消之物,以助藥勢;過10日外,即百無所忌,任意恣口食之,唯忌桃、李。服丸時忌桃、李、雀肉、蕪荑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漸加至1匕半,酒飲下,每日2次。若不能散,為丸服,每服3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七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末(炙令黃色)5兩,白朮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兩,枳殼(去瓤,麩炒令黃色)1兩,甘草(炙,銼)2兩,乾薑(炮治)2兩,人參2兩,食茱萸(水淨洗,焙乾,炒)1兩,桔梗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傳屍。多服冷藥,旬月未愈,或損脾臟,致食少難消,氣滿兼利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20丸,漸加至30丸,空心米飲送下,夜臥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七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六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(炒)1兩,蓽茇1兩,白豆蔻仁1兩,白朮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2兩,訶子(煨,去核)2兩,厚朴(姜制,炙)2兩,丁香半兩,沉香半兩,蓽澄茄半兩,陳橘皮(去白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陰陽不和,脾胃虛弱,氣不升降,嘔吐洩瀉,脅肋刺痛,心腹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煮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三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(炒黃)8兩,木香8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8兩,甘草8兩,檳榔8兩,青橘皮(去白)8兩,白朮8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8兩,京三稜(炮)8兩,桂(去粗皮)12兩,乾薑(炮)1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焦胃虛,飲食遲化,氣不升降,嘔逆噁心,留飲寒痰,癖結動氣,脅下逆滿,有時而痛,按之有形,或按之有聲,膈脘虛痞,食物多傷,噫氣酸臭,心腹常痛,霍亂吐逆,煩悶不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溫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1兩半,乾薑半兩,官桂半兩,白朮半兩,當歸半兩,厚朴半兩,人參半兩,甘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洩痢,心腹冷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食前酒或淡醋湯送下,每日2次,發時不時增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。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: 神曲丸

配方組成

神曲(炒)1兩,橘皮(洗)2兩。

功效主治

食噎。因飲食之間氣道卒阻而留滯,至咽中如核,咽之不下,吐之不入,漸妨於食,其脈短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粒,含化咽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