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朮(土炒)4錢,白苓(去皮)4錢,山藥4錢,砂仁(炒)4錢,藿香4錢,肉蔻(煨,面裹去油)4錢,甘草(蜜水炒)4錢,陳皮4錢,廣木香1錢,公丁香1錢,上肉桂1錢,附子1錢(不見火)。
小兒吐瀉後虛寒痰喘,兩目無神。
上共為末,煉蜜為丸。
爆姜、黑棗湯送下。
《一盤珠》卷八引洪氏方。
人參1兩,白朮1兩,茯苓1兩,神曲(炒)1兩,麥芽(炒)1兩,砂仁(去皮)1兩,香附(去毛)1兩,糖球1兩,陳皮1兩,粉草5錢。
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每服1丸,米湯研下。或作小丸亦可。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。
白茯苓(去皮)半兩,白朮(炒)半兩,川厚朴(去皮,姜制炒)半兩,藿香葉(洗去土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訶子(煨,去核)半兩,人參(去蘆)半兩,陳皮(去白)半兩,木香(煨)2錢半,草果(去皮)2錢半,丁香(不見火)2錢半,肉豆蔻(面裹,煨)2錢半,沒食子5個。
小兒脾胃虛弱,或吐逆洩瀉,臍腹疼痛,不進飲食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雞頭大。
每服1歲以上兒1粒,食前生薑、大棗煎湯送下。其餘大小,以意加減。如覺兒胃有寒,脾脈弱,小便白而多,大便或青黃不定,常常服之甚妙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人參5分,白朮(土炒)1錢,白茯苓1錢,公丁香5分,砂仁3分,廣木香(不見火)2分,肉蔻1個(煨),肉桂5分,藿香1錢,陳皮1錢,淮山藥1錢。
小兒慢驚,脾腎虧虛。
上為細末。煉蜜為丸。
《一盤珠》卷八。
縮砂仁1兩,白朮1兩,茯苓(去黑皮)1兩,紅豆蔻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人參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。
傷寒後宿食不化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丸,日2次,空心米飲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