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授太乙散

《百一》卷七: 神授太乙散

配方組成

川升麻、白芍藥、紫蘇葉、香附子、幹葛、香白芷、陳皮、川、青皮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四時氣令不正,瘟疫妄行,人多疾病,及陰陽兩感,風寒溼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大錢,水1盞半,生薑3片,煎至8分,去滓,通口服,不拘時候,連進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七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六十二引《經驗秘方》: 神授太乙散

配方組成

青皮(去瓤)1兩,川芎(不蛀,新者)1兩,白芷(不蛀,新者)1兩,桔梗(去蘆)1兩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柴胡(去蘆)1兩,陳皮(去白)1兩,香附子(炒,去毛淨)1兩,蒼朮(去蘆皮)1兩,防風(去蘆,不蛀者)1兩,藁本(去土)1兩,甘草(不去皮尖)1兩,細辛(去土)1兩,藿香葉(去土)1兩,赤芍藥1兩,羌活1兩,幹葛(有粉者,不蛀)、升麻、紫蘇葉(去枝土)。

功效主治

四時瘟疫流行,不問陰陽兩感,頭痛壯熱憎寒,拘盡急痛,無問大人小兒孕婦,久病肚熱胸痞疾嗽,悉皆治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注意事項

時毒,頭面項頸腮腋皆腫,咽痛者,忌辛熱物。

使用方法

小兒5歲以上,每服3錢,新水中盞半,生薑3片,棗3個,蔥白3根,同煎7分,去滓,通口服1大盞,滓再煎;10歲以上,每服半兩,新水2大盞半,生薑5片,棗5個,蔥白5莖,同煎7分,去滓,通口服2大盞,滓再煎;大人每服7錢半,新水3大碗,生薑7片,棗7個,蔥白7根,煎7分,去滓,通口服2大碗;病勢甚者,先嚼蔥、姜引子,用碗內藥熱氣額上燻,徐徐通口,一氣熱服,滓再煎,熱服2大碗,並進2服,前疾立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六十二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