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薄荷葉1兩,天南星(湯泡透,切片,薑汁炒)5錢,姜蠶3錢,南羌活5錢,荊芥穗2錢,川椒(去目)1錢,遼細辛2錢,牙皂(颳去皮弦)8兩,石腦油(真者)2兩,硼砂1兩。
中風,痰厥,氣厥,牙關緊,不省人事。
上將前八藥入瓷盆內,用好酸醬水4碗浸泡(春、秋5日,夏3日,冬7日),臨熬時濾去滓,存淨汁,入銀鍋或銅鍋內,用桑柴火熬,以槐柳枝頻攪;熬數10沸,方入石腦油、硼砂,再熬成膏,形如琥珀色,乘熱攤於厚連四紙上,幹收貯。
臨用時剪方寸1塊,以溫漿水溶化盞內,用2葦筒吹入二鼻孔中,良久,吐痰涎即省,若吹之太重,或藥水太熱,致鼻出血勿得,即飲淡鹽湯1-2口便止。
《魯府禁方》卷一。
烏梅13個(水浸,去核),硇砂2錢,雄黃2錢,乳香1錢,百草霜5錢,綠豆49粒,黑豆49粒。
肝氣鬱結,嘔吐,翻胃,便秘。七情氣鬱嘔吐,或噎食不通,糞如羊屎。
上將烏梅杵爛,餘藥為末,入梅再搗和勻為丸,如彈子大,以乳香少加硃砂為衣,陰乾。
忌油膩、鹽、酸、怒氣、房勞;忌一切魚、鵝、雞、羊、生冷、油膩及一切發熱之物。
每服1丸,空心噙化,待藥盡,烙熱餅1個,擘碎入熱茶泡食之,無礙為驗,過3-5日依法再服1丸即愈。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九。
石燕子1枚(火燒令紅,醋淬7次),母丁香1錢半,水磨雄黃2錢,酒蠟半兩,鱉血1蛤蜊殼。
上為細末,5月5日日未出時合藥,將酒蠟、鱉血同化開為膏子,次入餘藥和成丸,如綠豆大。
每用1丸,裝在鉤子上,鉤上系緋線1丈2尺,再用雪膏少許裹纏藥丸,令患人先吃膏2口,後用1口同藥吞下,良久,線動用力拽出,急以鐵鉗投熱油鐺內煎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