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風散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三八七九引《大方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白附子1兩,白朮1兩,白芷1兩,薄荷葉1兩,藁本1兩,防風(去叉)1兩,芎腦1兩,羌活1兩,天麻1兩,山藥1兩,細辛1兩,全蠍(去毒)1兩,甘草(爁)2錢,藿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手足肢體麻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7分,去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三八七九引《大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四引《仙傳濟陰方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生川烏3錢,白朮3錢,白芷3錢,甘草2錢。

功效主治

遍身麻痺。

使用方法

上溫酒調,吞下五補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四引《仙傳濟陰方》。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一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鬱金2兩,大黃4兩,白牽牛6兩(半生半熟),防風2兩,檳榔4兩,皂刺10兩。

功效主治

癘風風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無灰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一。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2兩(泡),生薑1兩(同南星制),防風2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寒頭痛,遍身拘急,破傷風,洗頭風,牙槽風,肩背痓直,口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加生薑7片,水煎服。取汗;無汗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扁鵲心書·神方》。

《古方匯精》卷一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1兩(炙酥,為末),沒藥5錢(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歷節風痛,晝夜不止,半身不遂。

炮製方法

2味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方匯精》卷一。

《瘍科遺編》卷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薑汁炒)3錢,殭蠶(炒)3錢,防風3錢,白芷3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癰疽潰後透風,並諸般跌撲破傷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童便和好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遺編》卷下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八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、川芎、白芷、黃芩、細辛、甘草、羌活、薄荷、當歸。

功效主治

真氣虛弱,客邪侵襲風府,傳於筋骨,天柱骨倒,項軟垂下而無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八。

《石室秘錄》卷一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3錢,荊芥1錢5分,蒼朮5分,茯苓2錢,炒梔子2錢,枳殼1錢,丹皮1錢,白芥子1錢。

功效主治

強壯之人傷風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石室秘錄》卷一。

《秘傳大麻瘋方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茯苓、甘草、殭蠶、羌活、防風、厚朴、藿香、蟬蛻、麻黃、薄荷、黃柏、獨活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紫霞瘋。初起時形如紫霞,遍身如雲頭樣,其點牽長,色在頭不露,將火照之,見其細白點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大麻瘋方》。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(去蘆)1兩半,南星(生用)1兩,甘草(生用)1兩,半夏(湯煮透,濾,仍銼,焙乾)1兩,黃芩1兩。

功效主治

卒暴中風,全不能言,口眼斜,驚癱搐掣,痰實煩躁,神昏有熱,睡臥不穩。驚癱鶴膝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2錢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慢火煎7分,不拘時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書》卷下。

《衛生寶鑑》卷九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大蠶砂5升(篩淨,水淘2遍,曬乾),東行蠍虎1條(焙乾,白麵4斤或5斤,伴蠶砂為絡索,曬乾)。

功效主治

癘風。

使用方法

上為末。每服1-2合,食前熬柏葉湯調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寶鑑》卷九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四引《煙霞聖效方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細辛、蒼耳、貫芎、白芷、石膏、當歸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偏正頭疼痛,鼻塞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口噙水,鼻內(口畜)之半字;服茶調散半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十四引《煙霞聖效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、白礬、草烏頭(去皮臍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看腫處,用酒調,雞翎劇之。如風毒腫甚者,生薑自然汁調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六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乾薑1兩(洗淨),銅綠1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眼連瞼赤爛,隱澀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字,於銅盂內以沸湯浸,澄清洗眼,漸漸閃開眼,放藥入眼內,連瞼通洗,直至藥冷住,閉眼少時方開,洗之半月,赤爛自除。如冷,再燙令熱,更洗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一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八一引《醫方妙選》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胡黃連半兩(取末),全蠍1分(取細末),犀角1分(屑,取末),天竺黃1分(別研),麻黃1分(去節,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胎癇,多啼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研入麝香1字,乳汁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八一引《醫方妙選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八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2兩,大黃(溼紙裹煨)半兩,芎2兩,黃耆(銼)3兩,樸消(別研)半兩,當歸(切,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風熱氣盛,攻身體生瘡,面板燥澀,大便結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與樸消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日午、夜臥用溫蜜水調下。微利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八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: 祛風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半兩,黃芩半兩,地骨皮半兩,山梔子仁半兩,柴胡2錢半,元參2錢半,赤芍藥2錢半,荊芥2錢半,薄荷2錢半,防風2錢半,甘草2錢半,桑白皮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熱上攻,眼目赤腫羞明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大錢,水1盞半煎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