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紅丸

《一盤珠》卷八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巴豆(10粒,去油)1錢半,莊黃(炒)3錢,膽星3錢,雄黃2錢半,辰砂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熱痰、積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糊為丸服。

使用方法

口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一盤珠》卷八。

《醫級》卷八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真牛黃1錢,真阿魏1錢,南木香5錢,真雷丸5錢,雞肫皮(用閹雞肫皮洗淨,焙乾)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下諸般癆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大黃1兩,用前末7錢,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先服黑虎丹,次日五更服50丸,以白糖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八。

《證冶匯補》卷二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錦大黃1兩,秘傳黑虎丹7錢。

炮製方法

煉蜜為丸,如黍米大,外用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五更時服,白糖水化下,如壯盛者,服40丸,虛弱者,服35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冶匯補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南星2錢(生),半夏2錢(生),白礬2錢(生),全蠍1錢,巴豆3-7粒(去油),代赭1錢半,白附1錢(生),杏仁2錢(炒),硃砂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變蒸潮熱,咳嗽多痰,吐乳,驚悸無時,焦啼,痄腮,風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爛飯為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蔥白、薄荷湯送下,連進3服。立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一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赤石脂1兩(醋炮7次),乾薑1兩,棗3兩,艾葉(制)1兩,川椒7錢(合炒熱用),烏梅1兩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久痢下血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小棗蒸爛,研如泥,絞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米飲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一。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樂德全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)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明信1兩,明丹1兩。

功效主治

瀉痢腹痛,膿血赤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熔明蠟1兩,油5-7點,和為劑、旋丸如碗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洩瀉,冷水送下;痢,甘草水冷送下;痢後下血者,《局方》胃風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樂德全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)。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末)1兩(生),硃砂半兩(研),巴豆1錢(取霜)。

功效主治

乳癖、驚風、食癇、諸疳。風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薑汁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百日者1丸,1歲者2丸,隨乳下。小兒1歲以內,常服極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
《理傷續斷方》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烏頭1兩,何首烏1兩,蒼朮1兩,蛇床子1兩,五靈脂1兩,牛膝1兩,赤小豆1兩,白膠香1兩,當歸1兩,乳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傷勞損,踒折筋骨,風溼攣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好酒煮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傷續斷方》。

《理傷續斷方》: 小紅丸

配方組成

骨碎補6兩(姜制,焙取),土當歸6兩(焙取),川烏6兩(煨),白楊皮6兩(焙),肉桂4兩(不見火),莪術2兩(焙),丁香3兩,乾薑2兩(焙),川芎3兩,細辛4兩(焙),附子3兩半(煨,去皮),乳香3錢(別研,不焙),沒藥3錢(別研),芍藥6兩(焙)。

功效主治

踒折傷損,皮破骨出,手足碎斷,筋肉壞爛,疼痛至甚,晝夜叫呼,百治不止;手足久損,筋骨差爻,舉動不得;損後傷風溼,肢節攣縮,遂成偏廢;勞傷筋骨,肩背疼痛,四肢疲乏,動用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補、藥、歸、楊4味用當土者,餘8味研為細末,乳、沒別制,和醋糊為丸,如綠豆大,信朱為衣。

注意事項

孕婦莫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。下,或用生薑煎酒,或鹽湯送下,不拘時候;敷用生薑自然汁煎酒或鹽湯皆可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傷續斷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