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石5兩(碎,綿裹),茯苓3兩,大青3兩,人參3兩,白朮3兩,菖蒲3兩,芍藥3兩,竹葉(切)1升,赤石脂2兩(綿裹)。
心勞熱。心主竅,竅主耳,耳枯焦而鳴,不能聽遠。
上切。
忌羊肉、餳、酢物、桃李、雀肉等。
以水9升,煮取2升5合,去滓,分為3服。
《外臺》卷十六引《刪繁方》。
磁石(煅,醋淬5-7遍)1兩半,黃耆(銼)3分,杜仲(去粗皮,炙)1兩,白石英(碎)1兩1分,五味子(炒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白朮1兩半。
腎勞虛寒,飢不欲食,面色黧黑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溫服,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六。
芍藥2錢,白朮3錢,北柴胡5錢,地黃2錢,地骨皮3錢,甘草3錢。
婦人經行時,手足受水觸血風所致,手足心時時有煩熱。
上(口父)咀。水煎,空心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一二引《仙傳濟陰方》。
磁石(燒赤,醋淬7遍)3兩,防風(去叉)3兩,五味子2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玄參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牡丹(去心)2兩。
中風偏枯,骨痠無力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用5錢匕,以水2盞,入黑豆35粒,同煎至1盞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。
磁石1兩半(搗如麻粒大,先以水淘去赤汁,候幹,分為5貼,每貼用綿裹入藥內煎),黃耆(銼)半兩,地骨皮(銼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檳榔(銼)半兩。
消渴。腎臟虛損,腰腳無力,口舌乾燥。
上八味,七味粗搗篩,分為五貼。
每貼先用水3盞,與磁石1貼,同煎至1盞半,去滓,分2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八。
磁石5兩(杵搗,生絹袋盛,用水5升,煎取2升半,去磁石,方下諸藥煎之),黃耆1兩,人參1兩,沉香1兩,芎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菖蒲1兩,當歸(焙)1兩,補骨脂(炒)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肉蓯蓉(酒浸,去皺皮,炙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五味子1兩,乾薑(炮)1兩,覆盆子1兩。
脾腎風虛,下元久冷,眼生黑花,或時昏暗。
上藥除磁石外,銼如麻豆大,拌令勻。
每劑1兩半,用大羊腎1對,去脂膜,細切,用磁石水3盞,煮羊腎令熟,次下藥,煎取1盞半,去滓,分作2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九。
磁石5兩,白朮5兩,牡蠣5兩,甘草1兩,生麥門冬6兩,生地黃汁1升,芍藥4兩,蔥白1升,大棗15枚。
腎熱,背急攣痛,耳膿血出,或生肉塞之,不聞人聲。
上(口父)咀,以水9升,煮取3升,分3服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六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五。
磁石(醋淬)2兩,肉蓯蓉(酒浸,焙乾)2兩,沉香1兩半,五味子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覆盆子1兩,狗脊(去毛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豬腎1只,檳榔3分。
腎臟勞傷。
上藥除腎外,(口父)咀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以水2盞,先煮豬腎,取1盞半,去腎,入藥再煎取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磁石12兩(碎,綿裹),石上菖蒲4兩,通草3兩,瞿麥2兩,山茱萸3兩,白朮3兩,獨活4兩,芎2兩,薯蕷2兩,甘草3兩(炙),附子3兩(炮),桂心3兩,生薑5兩,杏仁2兩(去皮尖,熬碎),茯神2兩,人參3兩,前胡3兩,蔥白(切)1升,竹葉1握,石膏2兩(碎,綿裹)。
耳聾及風氣腳氣。
上切。
以水1鬥4升,煮取1升半,去滓,分3服。宜向暮服之令盡,慎如常法。
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三。
磁石(火煅,醋淬2-7遍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黃耆(銼,炒)3分,五味子3分,白朮3分,地骨皮3分,桂(去粗皮)3分,牡蠣(火煅)3分,澤瀉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人參3分,熟乾地黃(焙)3分。
腎藏虛損,骨髓枯竭,小便滑數,腰背拘急,耳鳴色暗,陽氣痿弱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先以水2盞,羊腎1具(去筋膜,切開),煮取1盞,去羊腎入藥,並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再煎至7分,去滓,食前通口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磁石4兩。
盤腸生。
煎湯,先以磨刀水拭潤其腸,再服磁石湯即上。
《玉案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