瞿麥散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芍藥2兩,桂心2兩,赤小豆(酒浸,熬)2兩,芎2兩,黃耆2兩,白蘞2兩,麥門2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先食酒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穗半兩,木通(銼)1兩,甘遂(炒)1分,青鹽(別研)1分,檳榔(銼)2枚,莎草根(炒去毛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沙石淋,澀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溫熟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車前子半斤,滑石2兩,鬱金1兩,亂髮灰半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生乾地黃2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淋及尿血,水道中澀痛,遍經絡臟腑熱甚,則血散失其常經而成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煎蔥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五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、滑石、生乾地黃、鬱金。

功效主治

血淋及尿血,水道中澀痛,經絡腑臟熱甚,則血散其常經,而成血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半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茅根半兩(銼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子芩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赤芍藥半兩,川樸消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小便不利,心神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日3-4次,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茵陳1兩,川大黃1兩半(銼碎,微炒),黃芩1兩,梔子仁1兩,麥門冬1兩半(去心)。

功效主治

黃病。小便赤澀,心神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服,不拘時候,以小便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葵子半兩,木通1兩(銼),黃連1兩(去須),防風1兩(去蘆頭),茯神2兩,冬瓜仁1兩,甘菊花半兩,葳蕤1兩,川升麻1兩,地骨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熱,小便難赤澀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(拇指大)1把,生薑1錢半,梔子30個,燈心5分,炙草5錢,棗5個。

功效主治

九竅出血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八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穗半兩,赤小豆半兩,當歸半兩,川芎半兩,白芷半兩,黃耆半兩,赤茯苓半兩,辣桂2錢半,甘草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半,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十三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3分,車前根3分,木通1兩(銼),梔子仁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黃芩1兩,川升麻1兩,牽牛子3分(微炒),滑石半兩,川樸消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小便不通,尿血澀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2莖,燈心半束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,以通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2兩,榆白皮3兩(銼),甘草1兩(炙微赤),桂心1兩,木通2兩(銼),牛膝1兩(去苗),澤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難產,煩悶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赤芍藥1兩,黃耆2兩(銼),當歸2兩(銼,微炒),桂心1兩,赤小豆1兩(微炒)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滑石2兩,川樸消1兩,芎1兩,白蘞1兩,麥門冬2兩(去心)。

功效主治

諸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食前以溫水調下,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半兩,滑石3分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3兩,榆皮3兩,大腹子3兩,葵子半兩(微炒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子芩半兩,赤茯苓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,經3-5個月,胎死在腹內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七。

《鬼遺》卷二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3分,芎3分,當歸3分,甘草(炙)3分,乾薑3分,桂心3分,續斷3分,厚朴(炙)3分,白蘞3分,蜀椒(去目及閉口,汗)3分,辛夷(去毛)3分,牡蠣(末)3分,芍藥3分,桔梗3分,乾地黃3分,防風3分,細辛2分,瓜蔞1分,人參3分。

功效主治

金瘡大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,理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調溫酒下,日3次,夜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鬼遺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滑石1兩,漢防己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川芒消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水氣。面目腿膝腫硬,小便赤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。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一引《廣濟方》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2分,乾薑2分。

功效主治

眯目不出,生膚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以井花水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一引《廣濟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赤茯苓1兩,桑根白皮(銼)1兩,木通(銼)1兩,冬葵子1兩,黃芩半兩,赤芍藥半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半兩,車前子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數月,小便淋澀疼痛,心煩悶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滑石1兩半,梔子仁1兩,石韋1兩(去毛),玄參3分,絡石1兩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黃耆1兩(銼),紅雪3兩。

功效主治

發背瘡腫,大小便不通,心腹壅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2莖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二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滑石(別研)1兩,防風(去蘆)1兩,葵子1兩,木通(去皮)1兩,夏枯草1兩,生乾地黃(細銼,熟炒)1兩,甘草半兩(炙)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積熱,小便赤澀,及一切五淋沙石,旋血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燈心1小束,蔥3寸,同煎6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甚者不過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白芷1兩,黃耆2兩(銼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細辛1兩,赤芍藥1兩,芎1兩,赤小豆1兩(搗末,以酒浸,銅器中熬令幹),薏苡仁1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癰腫,瘡中疼痛,膿血不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葵子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冬瓜仁1兩半,子芩1兩,白茅根1握(銼),滑石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熱,小便卒淋澀赤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竹葉2-7片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,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桑根白皮1兩(銼),木通1兩(銼),滑石1兩,赤芍藥1兩,子芩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榆白皮1兩(銼),川芒消1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淋澀痛,熱極不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
《鬼遺》卷四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白芷1兩,黃耆1兩,當歸1兩,細辛1兩,芍藥1兩,薏苡仁1兩,芎1兩,赤小豆(末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癰疽已潰未潰,瘡中疼痛,膿血不絕。

炮製方法

先以清酒漬小豆,出,以銅器中熬令幹,復漬,漬後復熬,五過止,然後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溫酒下,晝夜各5次。3日後痛癢者,肌肉生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鬼遺》卷四。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甘遂半兩(制),瞿麥1兩,葛根1兩,麥芽1兩。

功效主治

酒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○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5兩。

功效主治

竹木刺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空腹、日午、夜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○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大青1兩,黃芩1兩,甘草半兩(生銼),川芒消2兩,赤茯苓1兩,白茅根1兩(銼),梔子仁3分,川大黃1兩半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乳石發動,壅熱上攻,心神煩亂,大小腸壅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豉100粒,蔥白7寸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瞿麥散

配方組成

瞿麥1兩,葵子半兩,木通半兩,大黃半兩,車前半兩,桑皮半兩,滑石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膀胱伏熱,小便赤澀,淋瀝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氣盛有熱者可服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