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薇1兩,當歸1兩,人參半兩,甘草(炙)1分。
鬱冒血厥,居常無苦,忽然如死,身不動,默默不知人,目閉不能開,口噤不能語,又或似有知而惡聞人聲,或但如眩冒,移時乃寤;產後胃弱不食,脈微多汗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。
白薇(焙乾)1兩半,細辛(去苗葉)1兩半,龍齒(搗末)3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80枚。
風驚恐,四肢牽掣,神志不寧,或發邪狂叫,妄走見鬼,若癲癇狀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以水2盞,煮取8分,去滓溫服,空心、午時、夜臥各1次。風熱盛實,即入竹瀝少許,攪勻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四。
白薇3兩,紫蘇3兩,當歸2兩。
鬱冒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,水2盞,煎1盞,去滓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八引《指南方》。
白薇半兩,蜀漆葉半兩,常山1兩,知母(切,焙)半兩,鱉甲(去裙襴醋炙黃)3分,甘草(炙,銼)半兩,苦參半兩,大黃(生)1兩,升麻半兩,石膏(碎)3分,豉1合,蒜3枚(獨棵者,切),淡竹葉(切)3兩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龍膽半兩,黃芩(去黑心)半兩。
瘴瘧,經百日或一年者。
上銼,如麻豆大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酒半盞,同煎至1盞,去滓,未發前溫1服,發時1服,仍以藥汁塗手面良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七。
白薇、生地、丹皮、丹參、沙參、芍藥、甘草、麥冬、石斛。
陰虛火旺,身熱支滿;及熱入血室,傳熱歸陰,衝任受邪,潮熱詀語,或晝明夜亂。
《醫級》卷七。
白薇2錢,麥冬3錢,款冬花3分,桔梗3分,百部2分,貝母5分,生地3錢,甘草3分。
喉癬。喉嚨必先作癢,面紅耳熱不可忍,其後嚥唾之時,時覺乾燥,必再加嚥唾而後快,久而作痛,變為楊梅紅瘰,或痛或癢。
水煎湯,漱口服,日服1劑。服10日蟲死。後用溉喉湯30劑。
《辨證錄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