拈痛丸

《雞峰》卷十一: 拈痛丸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、木香、當歸、良姜、蓬莪術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九種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10丸,空心木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一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: 拈痛丸

配方組成

附子(炮,去皮臍)、川烏頭(大者,炮,去皮臍)、胡椒、乾薑(炮)、高良薑、肉桂(去粗皮)、蓽茇、當歸(洗,焙)、吳茱萸(湯洗7遍,焙乾,微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沉寒積冷,心腹疼痛,脅肋腹脹,吐利自汗,甚者氣奔心胸,大痛不止,痛極輒致暴絕,口噤戴目,不能語言;及傷寒陰症,手足逆冷,臍腹築痛,吐利不止,脈息沉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炒生薑、鹽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
《直指》卷六: 拈痛丸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半兩,木香半兩,當歸半兩,蓬莪術(煨)半兩,生乾薑3分。

功效主治

九種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橘皮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六。

《仙拈集》卷二: 拈痛丸

配方組成

胡黃連1兩,吳茱萸1兩。

功效主治

脊臂氣疼,夜間更甚,雞鳴即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飯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: 拈痛丸

配方組成

龍骨、乳香、血竭、生附子、尖蠍梢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牙有蛀孔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成塊塞蛀孔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