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芷丸

《醫統》卷七十三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白芷1兩,糯米半兩(炒黑色)。

功效主治

夜多小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糯米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用木饅頭或根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統》卷七十三。

《東醫寶鑑·外形篇》卷一引《本事》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新白芷不拘多少。

功效主治

沐浴後眩暈頭痛,或頭風眩痛,及暴寒乍暖,神思不清,頭目昏暈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以蘿蔔汁浸,曬乾,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細嚼,以茶清或荊芥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東醫寶鑑·外形篇》卷一引《本事》

《壽親養老》卷四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白芷1兩半,石斛1兩半,乾薑1兩半,細辛1兩,五味子1兩,厚朴1兩,肉桂1兩,防風1兩,茯苓1兩,甘草1兩,陳皮1兩,白朮1兩1分。

功效主治

老人氣虛頭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不飢不飽時清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壽親養老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八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白芷3兩,芎藭2兩,天南星(水煮)2兩,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藿香葉1兩,菊花3分,防風(去叉)半兩,細辛(去苗並葉)1兩,當歸(切,焙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婦風氣壅,頭目不利,身體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白芷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五味子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石決明(洗)1兩,茺蔚子2兩,熟乾地黃2兩半,蕤仁2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虛風,多淚漸昏,及生翳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溫水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七。

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十四引《聖惠》,名見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白芷末、蔥白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寒流涕。

炮製方法

搗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茶送下。仍以白芷末,薑汁調,塗太陽穴,乃食熱蔥粥取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十四引《聖惠》,名見《奇效良方》卷五十七。

《千金》卷四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白芷5兩,乾地黃4兩,續斷3兩,乾薑3兩,當歸3兩,阿膠3兩,附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所下過多,及崩中傷損,虛竭少氣,面目脫色,腹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酒送下,1日4-5次。無當歸,芎藭代,入蒲黃1兩妙;無續斷,大薊根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三: 白芷丸

配方組成

白芷半兩,檳榔1個,青橘皮1分(去白),巴豆4粒(炮,去皮,出油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宿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同研,麵糊為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溫水送下,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三。

推薦方劑